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市场 >> 剧场与会堂的声学设计
剧场、会堂的扩声系统设计包括建筑声学(建声)设计与电声系统设计。其建声设计包括音质设计和噪声控制两部分内容。音质设计主要考虑混响时间设计计算和加强大厅前区早期反射声等。对于以开会为主的会堂,强调语言清晰度,所以混响时间取值相对短些。对于以文艺演出为主的剧场,强调音乐的丰满度,所以混响时间相对取长些。当考虑兼顾语言清晰时,可以对混响时间作折中的取值。这可通过吸声材料的数量和处理加以解决。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剧场的建声设计要求如下。1.音质设计(1)音质设计应包括混响时间、反射声等的设计。(2)音质设计应参与建筑设计和装饰设计全过程。(3)扩声系统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装饰设计应符合音质设计要求。(4)观众厅和舞台内空间均应作声学处理设计。(5)声控室、同声传译室应作声学处理。2.噪声控制(1)升降乐池及台口内舞台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NR45,台口外观众厅内舞台设备噪声,应符合相关要求。(2)观众厅背景噪声宜符合以下规定:①甲等≤NR25噪声评价曲线;②乙等<NR30噪声评价曲线。采用扩声系统时如下:①甲等≤NR30噪声评价曲线;②乙等≤NR35噪声评价曲线。(3)噪声控制点①设备消声降噪,即:通风设备的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传播途径主要是沿管道传播,随送、回、排风口传播至各需要通风的区域,传播面积较广。②隔振降噪,即:空调机组、通风设备等旋转设备以及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扰力,激起墙体、楼板共振产生的结构噪声,传播途径主要为墙体楼板结构及管道和墙体结构上的附着物,传播距离较远,以低频噪声为主。③剧场宜远离产生振动的建筑物,如有地铁建筑物时需考虑隔振措施。(4)观众厅必要时出入门应设置声闸、隔声门。侧台直接通向室外的大门,应避免外界噪声的干扰,必要时设隔声门。(5)隔声门的隔声量为40dB,声锁隔声门≥30dB。(6)剧场观众厅围护结构宜采用双墙,中间空腔可考虑为管线管道间和效果声扬声器安装空间,宽度不宜小于1.2m。
更多技术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