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百年清华,人文日新新清华学堂建筑群

发布时间:2023/6/10 16:18:32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119/6010261.html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纪念建*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的十八大以来(-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包括清华学堂、同方部、大图书馆、大礼堂、科学馆和体育馆(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除了清华学堂和同方部外,其余四处均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如今,这些早期建筑群都被刻上了清华特殊的烙印,也为清华大学后续的规划与建设奠定了基调和方向。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是迎接清华百年校庆的重点纪念性工程之一,它坐落于清华大学校园内核心位置主楼西侧,该区域是整个校园不同区域的分界及交汇点,蕴含着不同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项目设计始于年的国际方案征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道增院士主持设计的方案中选。后历经多次变更、修改,数易其稿,并落实实施方案,于年建设完成,迎接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整体设计

项目主要包括三部分,落成后正式命名为:新清华学堂、蒙民伟音乐厅、清华大学校史馆。三个主体建筑环绕公共广场布置观众主要出入口和集散空间,新清华学堂主出入口面向西侧,音乐厅主入口面南,校史馆的南、北两侧均设观众入口。贵宾、演职人员、舞台布景及后台供应等由北侧、东侧道路进出,尽量减少对校园交通的影响。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整体外观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公共广场是建筑主要的集散场所。广场面向西侧、南侧的校园主干道,在有限的用地上尽力打造舒展开阔的气势,并满足一定礼仪性要求。宽大的台阶结合纪念灯柱烘托起广场氛围,同时辅以不同风格的庭院及下沉广场,活跃空间层次,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建成后已成为清华校园一处重要的公共空间。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及外部公共广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功能设计

在建筑功能设计上,新清华学堂是一座多功能剧场,能够满足歌剧、舞剧、交响乐、会议庆典等功能要求。舞台采用主台加左右侧台的方式,台口宽18米高11米,主台宽34米深21米,设可升降乐池,并配备专业的舞台灯光音响和台上机械设施,同时预留未来台下舞台机械设施空间。观众厅设个坐席,池座和两层楼座三面环绕,形成围合向心感,创建观演关系的亲密性。

音乐厅可容纳名观众,设池座和单层楼座,各座位均有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考虑校园文化建筑的特点,音乐厅能够满足话剧、实验剧和小型音乐会演出需要。

校史馆南北两侧均设出入口,观众进入一层共享大厅,再通过序言厅、多媒体演示厅,乘坐电梯或由楼梯进入一层和二层的“百年清华展览大厅”。

新清华学堂大型镜框式剧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造型设计

在建筑造型处理上,运用“陌生化”的艺术原理,将新清华学堂主体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圆弧形斜墙面,并以三角形的母题在曲面体量上实现覆盖,同时体块的折叠起伏、开窗与实墙的虚实交替,形成强烈的韵律感。幕墙的分割以观众休息厅的主体结构为依据,从观众厅半圆中心向外发散,每3度为一个定位点,体现严整的几何特征。幕墙将外饰面陶板与保温、室内饰面结合,内部空间暴露幕墙结构,表现结构真实美感,突出建构逻辑性。

蒙民伟音乐厅立面延续三角形母题,增添光影变幻,强调序列和礼仪性。清华大学校史馆建筑根据展陈功能特点,立面分别采用陶板百叶、立方陶与陶板构件结合等方式,远观形成横线条纹理,近观不失有丰富细节,良好地烘托了主体建筑。外墙采用陶板幕墙,调配独特的清华红,强化了对清华大学传统建筑色彩的延续。

新清华学堂立面造型蒙民伟音乐厅立面造型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声学设计

新清华学堂属于大型镜框式剧场,蒙民伟音乐厅则能满足实验剧和小型音乐会演出。声学设计按照用途对厅堂音质有不同的侧重,从混响设计、室内材料、体型设计、噪声控制等环节精心把握,注重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声等指标控制,配合舞台反声罩,避免出现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等声缺陷。通过建立厅堂的数学模型,按几何声学法则来模拟声波在厅堂内的传播规律,保证声学效果。建成后,室内声学环境受到各专业演出团体及观众的普遍赞誉。

蒙民伟音乐厅厅堂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清华学堂建筑群在体量、形式、色彩等方面充分契合场所精神及功能特征,不仅成为吸引广大师生和市民走入艺术殿堂的重要文化建筑,也在诞生伊始就承载着清华新百年标志性建筑的使命。

正如顾秉林校长在工程落成剪彩时所说,它不仅“是一座新世纪的新建筑,更标志着清华大学在历史上的一个新起点,将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勇于创新,善于求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感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相关资料并对本文做审核校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1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