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市场 >> 老照片里回忆皇亭小学的故事济南市文化和
今天参观《古城保护见证历史》老照片展,穿越了百年前的老济南。蓦然,一张小姑娘踢毽子的老照片扑入眼帘,熟悉的校园、教室、小伙房、皇亭体育场大戏台的房子......流过我小学时光的皇亭小学,从记忆深处蹦蹦跳跳钻出来。
▲皇亭小学学生们在跳绳和踢键子,胡明,年
皇亭小学,现在的皇亭体育竞技小学,据说创立于解放前。光阴荏苒中,老城区小学几乎淘洗殆尽,唯有她任凭春来秋去,世事更迭,依然翘首于今日老城区,是护城河以内唯一没有迁址的小学。堪称历久弥坚,一枝独秀。
皇亭小学与皇亭体育场紧密相连,也可以说是大院套小院。去学校必须穿过体育场,也叫过泉城路体育场、皇亭体育馆、现名为皇亭体育竞技学校。
皇亭是古时候官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随时代发展,慢慢演变成群众集会娱乐之地,解放前正式成为体育场。
学校近水楼台,上体育课、开运动会、班级比赛踢个球、课外活动都在体育场进行。
当年,站在体育场东大门,抬眼就可以望见皇亭小学的拱形校门,从三年级到毕业离开,我在这里出出进进,上学放学,蹚过五个春夏秋冬,这其中有两年基本是停课。
迎面长方的影壁,上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红的鲜亮耀眼。校园东西长,南、北、中三排平房构成雪字底“彐”,半围合两个院落。前院大,一个砖石垒砌的舞台紧靠着东墙根,学生做操、开会都在前院。居中的一排房子留有过道以方便师生来往。后院除了一溜北屋是办公室,还有东、西屋及西北角的北屋也都是教室。
校园西头是学生口中的假山,虽然叫假山,但却没了山石的踪影。现在想来,更像一个石头根基青砖砌就的阔大亭台。由于年代久远风蚀雨侵,大部分青砖已经脱落,厚厚的*土层只好袒胸露背,任由狗尾草恣意汪洋。假山东面与中排教室之间是串起前后院的主道。假山右前方沾着孤零零的小伙房。再远点是一片空地,石碑横七竖八躺卧。碑头雕刻盘龙云朵,碑文清晰,可惜不认识上面的字。许多小草野花,从石碑下蓬勃冒出与之相依相伴。
假山西侧,一条布满青苔的甬道,走下七八级台阶,两扇木门紧闭,这是学校的后门,偶尔赶上体育场有大型赛事会打开,走出去就是东箭道街、南北仓巷街,踏着破损的台阶走上最高处,石桌石凳歪斜,青砖铺的地面还能依稀可辨,四角残留着石窝痕。几棵大树手牵手撑开蓊郁绿伞,白玉般的花串随春风摇曳,把朗朗读书声染上诱人的甜香溢满校园。
借着体育场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皇亭小学也名声在外,有受到贺龙元帅接见的小神枪手。那年,贺龙元帅来济南观看民兵大比武。皇亭小学的两名学生射击拿了第一名,受到了贺龙元帅亲切接见,夸奖他们是小神枪手。
学校专门召开庆祝大会,尹承兰校长手拿一份报纸展示给师生们看。大幅照片刊登在报纸头版,贺龙元帅和蔼可亲,两位小神枪手开心的咧嘴大笑。男生叫郝海滨,女生姓梁。
还有叫响全市的团体操,记得那是年,我已上五年级,济南市举办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运动会,皇亭小学领到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任务。
为了这个团体操,学校老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心尽力,有的负责配乐,有的负责舞蹈动作设计、队形变化。老师们凭借集体智慧自编自导,教体育课的栾老师是总指挥。四、五、六年级同学几乎全员参加,六年级的同学担起叠罗汉的重任。
从开始到正式演出前的每一次排练,创作团队的老师们都在现场,根据观赏效果,不停的反复修改,记得有一个穿插变化的队形,修改了不下十多次。力求动作简单易学,还要兼具舞蹈美,队形富于变化不呆板,乐曲合拍烘托气势。
经过反复锤炼,检验成果的时刻终于到来。师生们辛辛苦苦,在皇亭体育场打磨出来的《社会主义好》大型团体操,亮相省体育场的开幕式,赢得全场阵阵欢呼,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恰如骤风卷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惊艳爆红。
第二天,消息刊发在济南晚报,图文并茂上了头版。全校师生瞧着共同劳动结出的甜美果实,个个喜笑颜开。
不过我高兴之余又有点失落,因为把那几幅照片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好几遍,也没发现自己的影子。不明白面对主席台的我还是在第一排,为啥就没拍上......
看着展大厅里留下远去时光的老照片,曾经的过往呈现在眼前,唤醒沉睡的记忆,触摸到斑斓岁月,让我流连感叹。
忽然一个念头浮现,如果能找到当年的皇亭小学在省体育场表演团体操的照片,再看看小学生的精彩演出的留影,那该有多好。
我期待着!
作者:吴明
来源:济南古城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