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只此青绿刷屏背后是国风潮流的出圈

发布时间:2023/2/20 10:12:17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96.html

  昨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与此同时,三星堆创意舞蹈《金面》也舞动春晚、惊艳亮相。兼具中华 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创新节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凭借好评出圈的国风舞蹈节目越来越多。这一类别究竟为何越来越能打?新时期如何更好地盘活传统文化IP?

“青绿”视觉盛宴

“金面”惊艳亮相

  据央视新闻,《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不同于黑白色调的水墨画,该画因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得名,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

《千里江山图》局部

  整个舞蹈诗剧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与此同时,三星堆创意舞蹈《金面》也舞动春晚、惊艳亮相。

  据了解,创意舞蹈《金面》,是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新灵感、提取创意元素,以爱情双人舞蹈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诗意的浪漫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该节目是由电影导演俞白眉策划指导,杨丽萍编舞,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段,通过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为观众展示一场浪漫、神秘、唯美的视觉盛宴。

创意舞蹈《金面》

  而另一受年轻网友们   此外,还有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武术短剧《乳虎啸春》、音乐短剧《万象回春》、少儿舞蹈《星星梦》等作品。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和文化之美。

国风潮流“出圈”

各大卫视“内卷”

  近两年来,国风歌舞类节目逐渐成为晚会潮流,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潮流的融合成为综艺节目制作的新风向。”文化+综艺”的新形式也获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

  去年河南卫视春晚凭借《唐宫夜宴》走红,又接连在清明、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推出“奇妙游”系列,水下舞《祈》、《鹤归来兮》古典舞作品纷纷“出圈”,让网友直呼“河南卫视杀疯了”。

  河南卫视的一系列国风歌舞已步入IP形象商业化的进程。去年2月《唐宫夜宴》推出官方联名文创,“唐小妹”等IP形象相继登台;9月发布官方动漫版IP形象;12月推出款数字文创藏品。下半年河南卫视与B站合作的综艺《舞千年》,也获得豆瓣8.8分的过硬口碑。

图片来源:郑州歌舞剧院

  河南卫视抢先一步,其他晚会也已经在国风路上“卷”起来了。

  去年中秋节,陕西卫视和湖南卫视结合碗碗腔、橘子洲头等地域特色,推出《桃花笺》《惊梦》等节目。一个月前的跨年夜,B站晚会上有舞台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国风UP主的展示,四川卫视“国韵新年演唱会”开场大秀《跨越时空遇见你》中,交响乐团、电音与复原唐代古乐器相碰撞,演奏《 荣耀》游戏音乐,实现“中西斗乐”和“古今斗乐”。

  除此之外,河南卫视和B站联手打造的舞蹈综艺《舞千年》更是以“剧情+剧目”的表演方式,串联起舞蹈中的华夏故事。这档综艺运用影视剧的叙事手法,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让历史文化通过舞蹈形式呈现,又在此基础上挖掘舞蹈背后的故事。舞蹈和故事相互联合、相互贯通。早前广东卫视推出的大型杂技节目《技惊四座》,采取“杂技+舞蹈+武术+国乐”的文化糅合形式,配合高科技舞美和VR沉浸体验,也向观众呈现了一场杂技视听盛宴。

盘活传统文化

IP概念遍地开花

  如今,“消费升级”如雨后春笋,IP概念也遍地开花。

  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引入IP概念,提出“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这样的*策指引下,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的IP化开发实践之路上,也涌现出一批典型:《唐宫夜宴》《国家宝藏》等传统文化节目惊艳网友,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儿……

  专家普遍认为,IP是文化积累到一定量级后所输出的精华,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一时间,文学圈、艺术圈、游戏圈、影视圈在觊觎“大IP”的同时,更将目光聚焦在“家底”深厚的中华 传统文化资源,如果慢了一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IP这个主题,而是传统文化IP背后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粉丝购买力。同样,充分运用网络文学、动漫、影视剧、游戏、电竞等数字化手段,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在现有文化产业链条中形成更受欢迎的文化符号,即IP,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很多人说,如今,中华 传统文化IP的“春天”已经来临。不过,新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地盘活传统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界面新闻、北京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文化报、大象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6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