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华

发布时间:2023/1/18 15:01:35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本文转自:中华儿女

专题·舞出青春中国梦

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王海珍

编辑

王碧清

华宵一

华宵一年少成名,年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以作品《罗敷行》获得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甲组(女子)一等奖。那一年,她十七岁。年“桃李杯”大赛,她以一支《点绛唇》,再次惊艳全场,蝉联“桃李杯”大赛一等奖。其后,她在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中获古典舞 演员奖。她的《罗敷行》和《点绛唇》是国内古典舞领域经典中的经典,被后续无数舞蹈爱好者学习,甚至成为范本,是古典舞学生必修课。

年,她担当主演和制作人的《一刻》舞剧,开启全球巡演,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至今已经走过多个城市。随着她参加湖南卫视《舞蹈风暴》第二季,与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一起录制《冬梦之约》、综艺节目《天赐的声音》,与音乐人胡彦斌合作《对月》,参加B站、河南卫视《舞千年》舞蹈节目录制等,她的名字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在人生这条漫长又曲折的路上,舞蹈能和我不离不弃、形影不离。小时候,它是我的爱好;长大后,它是我的看家本领;现在,它是我的职业,融入我的生活,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就职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华宵一如是说,“起舞时,所有人看着你、倾听你、举起手电筒照耀你时,你会觉得,作为一个舞者,幸福而又值得”。

舞蹈是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现在的华宵一想象不出,如果不跳舞,她还会去做什么。对于她来说,舞蹈如此重要,没有它,怎么可以?舞蹈已经融入她生命每一刻。

华宵一的舞蹈之路,始于父亲。父亲对舞蹈有着炽烈的爱,爱到要让自己的孩子也承继他对舞蹈的爱。大凡父辈未竟的梦想交接到下一代,常常会有相对叛逆的结局,有人逃遁,另谋他路;有人走到中途,不堪重负,怨怼丛生。但华宵一和父亲却携手在舞台上,一直走下去——六岁时,华宵一在父亲引领下,开启学舞生涯;十一岁,她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父亲陪伴着她;现在,她在《一刻》起舞,父亲与她同台。华宵一是幸运的,有父亲一直的支持和陪伴;父亲也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 的女儿,和他一起将梦想照进生命,在舞台上挥洒 的美与热爱。

华宵一不太爱讲自己勤学苦练的事,以及练功受伤。她更喜欢分享触觉、感受,那些感性的瞬间、触碰心底柔软的时刻。“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去老师家学舞,都是爸爸带我去。到老师家,要走一个斜坡,这个斜坡挺长,父亲就背着我,我趴在他后背,能听到他的呼吸。”华宵一脑海里常常回荡这样的画面。这仿佛是父亲与她在舞蹈这条路上的隐喻,路并不那么容易走,要坚持,虽然会很累,但终会抵达。

华宵一十七岁获得全国大奖,奠定在古典舞界的地位,其后持续多年 状态,很多人都说她是天生的舞者。她对这样的说法只是笑笑,“我小时候学舞蹈,身体条件不能说是 的。也遇到过挫折,考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年没考上,第二年才考上”。坚持的背后,是深深的喜爱;成功的背后,是更多耐力、更加坚持。

她喜欢舞蹈,舞蹈不言,却直抵人心。舞蹈是这样一种存在,集合 的力量与美。那些瞬间的爆发力,那些转瞬即逝的美,每一刻都无法重来,无法复制,它是如此 地将时间与生命复刻在一起。舞者在每一个舞动的瞬间,都是在用自己的肢体乃至生命与外界去沟通,去交流。华宵一喜欢这种感觉,她敏感的触觉和对生命极度敏锐的感知力,在舞蹈时,全部打开、释放。舞蹈接住她流动的思绪和情感,她也赋予舞蹈丰富的情感和表达。

在《罗敷行》里,她是性情机敏、容颜娇俏的翩跹少女;在《点绛唇》里,她又化身情感细腻、满怀期盼的少妇。在诗词歌赋里住了几千年的古代女性们,出现在现代舞台上。华宵一形神兼备地演绎着她们,赋予她们以情,以境,以韵,让她们可感,可知。华宵一身心并用、内外一统的古典演绎方式,仿若将这些美好的古典女性复活。

舞蹈这门艺术,与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一样,技法技艺全然掌控之后,并不代表能达到至高境界,更重要的是,敏锐的感受力和认知。这一层只可意会,不可言说,或许就是匠人和艺术之境的差别。艺术就是这样残酷。华宵一仿佛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一寸身体细胞自由打开,也同时打开那些细微的感受力。她会思考,怎样能走入自己表演的舞蹈,不仅仅动作技法到位,更重要的是,情感纤维的贴合。

舞蹈中的华宵一

她知道古典和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古典舞不仅仅是动作的复古、表情的一颦一笑,更重要的是情感共鸣。时空流转,表达方式虽不同,但人类有些共同情感并没有改变,那个年代的人,甚至更含蓄、内敛。如何表达欲说还羞的情感?华宵一一直在琢磨。“大音希声,大美不言。”从小一直在跳舞,和美在一起的华宵一明白这一点,如何表达?一定是需要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想象可能是在月下、在河边,产生一种和观众之间的共鸣。”情感的共鸣,是她走近罗敷们、走近观众的方式。

她知道,不同阶段演绎同一个舞蹈,会有不同况味,就像人们看一本名著,不同年龄段,品读出来的感受都不同。她把自己的经历、对人物的理解,融入进去,每一次《罗敷行》《点绛唇》,都与之前表演有所不同。她拒绝单一,更不愿意重复。

《一刻》里做自己

年10月10日,《舞蹈风暴》第二季开播。华宵一出场,引起舞蹈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3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