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姐姐们在微博上乘风破浪要有光,就自己发光
为什么看年过30的姐姐们“乘风破浪”如此迷人?
因为在这部综艺里,罕有地看见了女性真正的样子,既不把女性限制在“贤妻良母”的标签里,也没有一味地强调青春与年轻。
姐姐们无论身处哪一个年龄段,都还在努力展现自我,想赢、敢拼的状态,真实又自信地厮杀出的硝烟,远比偶像工厂批量生产出的小姑娘们唱唱跳跳来得精彩。
就如同《浪姐》主题曲的歌词写到的:
“一个女性成长要经历多少风暴?
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幸好,要发光,总能被看到。
在微博这个视频红人的造梦场里,你能看见以产出时尚、美妆、穿搭、旅游等内容的年轻女性博主,也能看到不少30+的姐姐博主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
她们有的如
王潇_潇洒姐,以高度的自律激励无数同样自信而坚定的女性用户,有的如胡永平,在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的汽车领域突破一片天地,有的如Alex绝对是个妞,带着年轻女孩们重新审视身处的世界,从日常生活谈到公共议题,还有如我是vivi可爱多,上过班、创过业,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她们的故事各有来处,前路各有光芒,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找对舞台,想发光的时候,年龄根本不是问题。
年龄永远不该是任何人、任何事的禁锢。
王潇_潇洒姐:我的人生巅峰还没到三十岁生日到来的那一天,王潇嫌麻烦,没有像往年那样在夜店举办party,到了晚上又觉得不甘和寥落,回到电脑前写了篇经验总结。
脑子里闪出一条,就写下一条,就是那篇著名的《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文章发出来一个月后,王潇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许多来自于陌生人的电子邮件。来信者基本是适龄女性,邮件内容均为有关工作、感情和外貌的种种迷惘,半年内,那篇文章被转发了万次。
她则在那几十条语录体文字的基础之上,回顾各种激发思考的事件始末,把前前后后的挣扎和纠结重新逼问出来,试图解决更多走向轻熟之路的困惑。
那是年。
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王潇把内容集结成书,畅销书《女人明白要趁早》就此问世,年,她注册了“趁早”同名品牌,开始了激励百万用户“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趁早塑造自己的十年。
围绕“趁早”这个品牌,王潇带着团队做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开发了App,上线了小程序,但趁早最核心的产品,还是王潇这个人本身。
王潇是第一批进驻微博的用户,她没有一夜爆红的体验,拥有的是与微博、粉丝共同成长的十几年人生。
在微博上,王潇做了很多标签类的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和潇洒姐塑身天#,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长期主义者,带上标签打卡,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
如今,#和潇洒姐塑身天#在微博上已经累计了1.8亿阅读。粉丝在这个话题里打卡、记录每天的变化与感悟,就如同王潇自己常说的:“时间看得见,时间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
从年开始,王潇开始试着在微博上做视频。不管外界的环境怎么变,这群用户始终追随“趁早”的力量,王潇则始终在表达。从最初的广播、电视,到博客、微博,再到现在的短视频,能够穿越时间与介质的,始终是人格本身。
王潇认为,自律的反义词,不是懒惰,而是他律。“他律就是当你不安排自己生活的时候,别人就会安排。或者我们说的深刻一点,当你不思考自己的意义、价值观为什么人活的时候,别人就会给你安排。”她鼓励人们趁早想明白,再顺着自己想明白的这条路,坚持奔跑下去。
在最初的坚持里,王潇获得了持续的正反馈,长期主义带给她的,她也希望带给信任她的趁早用户们。
王潇也曾焦虑,别人创业十年都上市两次了,怎么自己只做了这么一个旁人看来小而美的公司。大概在两年前,王潇和自己和解了。
“我觉得我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我的用户得到的东西非常的珍贵,他们体验到了当下的心流,就是幸福的真谛本身。”王潇将思考的过程,写在了《写在40岁到来那一天》的文章里。
“享受当下”这个浅显的道理,王潇到了40岁才真正懂得。
年龄曾经带给她困扰,也同样给了她自在。
“如果说中年危机的话肯定没有,第一我身材没有变形。如果有的话,肯定会有(中年危机)。第二我的精力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下降;第三我的创造力或者执行力也没有下降;第四我的公司还在增长,我没有看到我的瓶颈和天花板,还没出现。我认为人生巅峰还没到。”
王潇勤奋,也高产,近90天内更新了条原创视频。在微博上,用户更关心她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面对和解决问题,王潇也一一分享,读了什么书,衣橱里添了什么衫,给女儿买了哪些绘本……
同类在这里遇到同类,想要发光的人,在这里被照亮,也在这里探索自己发光的道路。
“够钱够时间地时候,就旅行,不够,就先读书,灵*跟肉体,至少有一个在路上。”来自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女人明白要趁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看看。”来自年出版的《三观易碎》里的《好女孩走四方》
关于旅行的金句,被无数人转载、信奉、甚至践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认知来自王潇10年前的有感而发。读书让我们可以飞入世界的任何一个时空,一个灵*;写作可以让时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飞入我们的灵*,与我们当下同在。
胡永平:谁说女性汽车博主都是花瓶?32岁才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算晚吗?
41岁才开始创业,算晚吗?
对女性车评人胡永平来说,这些问题早就不算是问题。
在随处可见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歧视的汽车行业里,胡永平早就经历过更多、更难的事。
从年进入汽车行业开始,胡永平就没停止过和偏见对抗。在汽车界,绝大多数人认为,汽车的机械属性和女性根本就不搭界。这种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到了这样的程度——女性不是不懂汽车,而是根本就不可能懂。
还有很多人将刻板印象延伸为歧视的观点——女性汽车博主都是靠颜值、身材来吸引眼球的。
从这些偏见里杀出一条血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胡永平靠着真实与专业,做到了。
年龄当然曾经是困扰。
那时候她刚到汽车之家,从同事到领导全是24岁左右的男性,这种年龄与性别差异,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融入团队。
那一年,她32岁。
在那之前,她在家乡做过老师,在光盘厂跑过业务,甚至还在中关村开过饭馆。32岁进入汽车之家,是她人生中有关职业的重大转折,也是她人生第一次找到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工作。
在汽车之家待了近十年,一路从图文编辑做到了二手车事业部总经理,年秋天,胡永平从工作了近十年的汽车之家离开,带着几个以前的同事创业做了一档视频节目《逗斗车》。对当时的胡永平来说,挑战在于,内容产业已经从图文进化到了视频,而她离开内容生产的一线,已经有数年的时间。
从那时候起,胡永平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微博。
《逗斗车》从创业伊始,就不仅仅局限于车,而是保持对“人”、“态度”和“故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