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传统文化还能这样玩Z世代的华风有点猛

发布时间:2022/7/26 14:20:43   

Z世代爱华风,这股带着传统和现代的潮流之风吹拂着他们长大了。眼瞅着21世纪已经来到了第22年,敏锐的年轻人已经登场,舞台上尽是华风。

我们邀请到了自得琴社的主创们和短视频创作者雁鸿来分享他们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不同领域的“Z世代华风”是怎样成长并发光的。一起来看看吧!

1

自得琴社:

一床古琴,一袭华夏衣裳

自得琴社独特的视觉风格如同古画《山鹰之歌》

年唐彬和蔡珊、朱里钺一起在上海一栋 十平方米的石库门里成立了自得琴社,初衷只是想给自己热爱的古琴一个小小的生存空间,最“远大”的梦想也只不过是让更多人“看到”古琴。

而最近几年随着华风国潮的兴起,自得琴社已经凭借他们富有创造力的音乐和视频作品上过央视中秋晚会、巡演过全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自信。

唐彬从小学习乐器,当时大家都偏向学西洋乐,所以他选择了长笛。开始学古琴,算是半路。高中的时候,电影《英雄》上映,剑客与枪士在雨中的对决深深吸引了他。但并不是因为武艺而是因为在雨中调琴的老者:“当时对中华传统文化其实并不是特别了解,但看到这一场古琴与刀剑的组合,我 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意境。”

后来他进入影视行业,做电影摄影。别人看来光鲜,但却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甚至因为工作的忙碌,他根本没有时间生活。到了年,他离开了工作的城市,搬到上海。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古琴老师,决定好好练琴。老师对他的肯定加上自己对这种弹琴演乐慢生活的喜爱,他决定开一家琴社。

年,唐彬结识了朱里钺,二人下棋弹琴正好如同电影《英雄》里的场景,一拍即合,加上唐彬的夫人蔡珊,自得琴社诞生了。

自得琴社的创立源于他们对古琴的爱,教琴弹琴仍旧是琴社不变的初衷。

刚开始的两年,大多演出都是公益的,只为推广古琴。直到年底,在上海老厂房,自得琴社 次获得了一场售票演出的机会。他们找来了做舞台导演、灯光、音响的朋友来帮忙,前前后后准备了两个月,但仍然十分紧张:“虽然只有一百多个位子,但很害怕卖不出去票。”

好在 门票全部售空,演出开始,他们只能顾着音乐,全神贯注。在这场演出中,他们没有执着于纯古曲,蓝调风格改编的《酒狂》、半即兴演奏的《醉渔唱晚》被放进了演出曲目中。在 一曲结束,台上的唐彬感觉就像“在擂台上跟对手刚刚格斗完一样”,肾上腺素急升,听到观众的掌声“很感动,也很虚脱”。

唐彬在工作室创作和录制音乐的时候不仅仅限于演奏古琴,他要熟悉各种乐器才能更加合理地进行编排。

在音乐方面,自得琴社一直在研究现代的音响技术和音乐理论,在探索中从来没有停顿。而不光是声音,做摄影出身的唐彬也对影像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设计,只要看过他们音乐视频的人肯定都会 时间被复原装束和古画卷轴一样的画面所吸引。

从化妆到着装,一次就要七八个小时,一开始他们只是为了视频拍摄才会这么麻烦。后来一次在上海音乐厅的现场演出,主办方强烈希望自得琴社可以着复原装束演奏,他们才开始了这种实验风格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演出。现在不仅仅是乐手会盛装上台,观众也开始会在来听音乐会前换上汉服:“就像西方交响音乐会观众会穿礼服一样,现在能有三成观众自发穿起汉服。”

服装除了给自得琴社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穿上复原装束的乐手无论从姿态到音乐表达其实也会有微妙的变化,这也许算是一种整体审美的理解。

现在,自得琴社的“琴”早已不只是古琴:“音乐史学家*翔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有河就要流,不流就是死水一潭。你在出海口接一杯水,既包含了源头的水也包括了中间流进来的各路河川。重要的是这一条河。我们甚至不限于复古国乐,也引入了许多外国乐器:尼泊尔颂钵、印度塔布拉、希腊里拉琴、澳大利亚迪吉里杜……”

2

雁鸿:用易拉罐敲出华风掐丝工艺

雁鸿用铜片制作的《半面妆》头饰妆造,造型设计源于插画师古戈力。

年,雁鸿在家做仿点翠饰品,突然发现铜片都用完了,她随手拿易拉罐继续做,没想到用易拉罐做饰品的视频一经发布就在网上火了起来。雁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热爱的小众工艺会让她获得如此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