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建设中央歌剧院剧场让这家来自宁波的浙企声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沈爱群侴雪妍见习记者张纯纯
7月6日晚,中央歌剧院剧场正式迎来了开幕音乐会。
原本,这个剧场是于“五一”期间正式对外运营的。因疫情防控,延期至今向公众开放。
这是中央歌剧院几代艺术家期盼已久的“家”。
中央歌剧院剧场外景
中央歌剧院剧场的落成,不仅标志着北京又添一处文化新地标,也让承接该项目集成解决方案的一家浙江企业——大丰实业,声名远播。
在剧场建设项目中,大丰实业具体承接的是剧场的舞台系统、灯光系统及座椅系统。
近日,记者对新落成的中央歌剧院剧场进行了探访。
小剧场大舞台,施工中遇到的 挑战是场地狭小
剧场位于北京东 ,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8层。核心功能以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演出为主。
剧场内景
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小”剧场里却有个“大”舞台。由大丰设计打造的这方舞台共包括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后舞台和侧后台5个部分,并在后舞台台面以下11米多的空间内配置了大型硬景制作场所和存贮间。
舞台之上,86道电动吊杆、10套侧灯光吊笼及12套可移动单点吊机等吊挂设备,可以吊着各式各样的布景和灯光上下翻飞,实现歌剧中舞台景致的“斗转星移”。“这些吊挂设备最快可以每秒2米的速度运行,且稳定性 。”大丰实业副总裁陈轶介绍说。
“剧场的建设过程,其中一大困难就是场地狭小。”陈轶表示。中央歌剧院地处东 ,毗邻文旅部,地理位置特殊,施工场地狭小,仅有10%的空间可用作临设、材料堆放及场内道路。“周边有3处老旧居民区,还得考虑不能扰民。施工难度可想而知。”陈轶说,“大丰团队统筹布局,科学规划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利用有限场地,货到安装,形成生产-发货-安装无缝对接,最终按要求圆满完成安装任务。”
追求 ,理想声学效果这样达成
我们还看到:这里有个可以实现多人乐队演奏的超大乐池。这个乐池,也让中央歌剧院剧场成为拥有全国 乐池的专业歌剧剧场。
陪同我们参观的剧场工作人员表示:乐池的扩大也给了艺术二度创作以更大的空间,许多指挥在音响上需要管乐演奏人数加倍等专业需求,就可以从容实现了。
采访时,我们还问了一个问题:“作为 专业剧场,最理想的是力求每个座位听到基本一致且清晰的音效。大丰是如何在中央歌剧院工程中实现这个声学效果的?”
剧场内景
“舞台与剧场空间结构,剧场内的一切无不为声学效果考虑。”陈轶表示,“大丰匠心打造的观众席座椅,不仅采用了人体工程学设计,外形优美,安全舒适,其面料的吸音性也有细致的声学考量。”
在剧场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我们看到,剧场内座椅的聚氨酯内填料、织物面料、软垫的面积、软垫的厚度等都经过了严格的设计。一方面,这种设计达到了观众厅吸声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它使得坐人时和不坐人时具有相同的吸声系数,保证了剧场内无论是在空场、满场,还是部分上座率时,都具有基本一致的室内声学效果。
大丰的专业,让我们看到的剧场就是美轮美奂
7月6日晚举行的中央歌剧院开幕音乐会上,伴随着缓缓升起的红色幕布,环形的乐池上方,和两个数字昭示着中央歌剧院的70年来路。
剧场外景
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建设过程,陈轶感慨地说是可以用“精湛”和“专业”来概括这个工程。
“中央歌剧院集中了全国 的声乐人才,创作、首演了许多中西 剧目,在频繁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广受赞誉。”陈轶说,“历经7年建设,这座气势恢宏、风格典雅的剧场落成后,有不少艺术家感慨歌剧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舞台、自己的主场。能够为建成这座世界 的歌剧院作贡献,我们深感自豪!”
当初,大丰接到任务时,业主方就强调了对剧院舞台机械的精益求精。为此,大丰集合专业设计团队,为这个“小剧场”量身定制了“大舞台”,用“斗转星移”的变幻方式确保剧场发挥 功能。工程完工后,他们又根据业主方要求,在现有座乐池的基础上,增加了66座,为演出效果及观演体验间提供 方案。
(本文部分图片由大丰实业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