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它是莱芜一种古老戏曲,号称江北第一傀儡
晚饭过后,在莱芜区羊里街道贾家洼村,铿锵的锣鼓声从村委大院里传出,一个个戏剧木偶伴着“辣味”十足的唱腔粉墨登场……这是贾家洼村老少爷们茶余饭后最喜爱的休闲活动,号称“江北 傀儡戏”的贾家洼傀儡戏。
▲摄影:吕廷川
贾家洼村傀儡戏在本地被称为“搓古儡子”。“搓”是莱芜方言,意思是举、托,演出时,表演者在幕后用双手操纵木偶,根据伴唱,做出各种表演动作。
▲组图来源:齐鲁壹点
贾家洼村傀儡戏已有近二百年历史,相传在清乾隆年间,一群南方艺人到该村卖艺,突遇大雪无法演出,赊欠大量食宿费用后留下演出道具抵押,谁知一走就没有再回来。农闲时,贾家洼村民开始利用这些道具模仿表演,将伴唱改为本地的莱芜梆子,赢得当地人的喜欢,“莱芜腔”傀儡戏就此在本地迅速流传开来,并世代相传而不衰,到现在已历经五代。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贾家洼傀儡戏演出设施比较简单,用一块幕布围罩住演出区,幕顶做成一个小型舞台状。演出时,表演者在幕后用双手操纵木偶,乐队、演唱者在帷幕内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伴奏、演唱。说唱、表演、伴奏配合默契,行之有序,假而不露,引人入胜。
▲组图来源:齐鲁壹点
在老一辈贾家洼村人的心目中,傀儡戏比什么电影大片都好看,逢年过节、企业庆典,没有傀儡戏助兴,大家就觉得索然无味。
贾家洼傀儡戏植根于民间,历代艺人和乐手也经常参加当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现如今,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庙会、农闲时节及一些喜事庆典中,仍活跃着老艺人的身影。
▲暮色中准备演出的傀儡戏艺人
摄影:吕廷川
年,贾家洼傀儡戏被列入山东省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多年来,傀儡戏戏班走南闯北,进学校、进部队、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戏班先后获得“山东省农村 文化团队”“全区 农村业余剧团”等荣誉称号。
▲摄影:吕廷川
部分来源‖《莱芜印象—文物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