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徐健舞台呈现戏剧文字记录回忆

发布时间:2022/6/14 14:05:35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写在前面

喜欢戏剧的,或者看戏之前喜欢翻翻剧评看的朋友,一定对“徐健”这个名字不陌生。在悦读徐老师文字的时候,会发现换个角度看一部作品的美好。会发现规整不失隽永的文风中透露出的智慧。也会发现他对于戏剧的“敬畏心”,希望将他观看过的作品以文字的方式为真正喜欢戏剧的人留下些什么......

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徐健的文字世界,推荐他的作品,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他:

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专业,现为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副编审,曾赴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访学。

著有《困守与新生---北京人艺演剧艺术》《时代、审美与我们的戏剧--新世纪以来话剧文化观察》《戏剧评论:与谁对话》《“故乡”的风景--任鸣导演艺术论》(合著)等。

《困守与新生》年至今的三十多年,是北京人艺在艺术实践、学派建设方面有所传承、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话剧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转型最为明显的时期。本书以这一时期的北京人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戏剧符号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北京人艺演剧形态的呈现方式和多元化走向,揭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当代价值和独特风格,以此为研究中国当代话剧演剧形态与戏剧观念的演进过程提供某种参照。《时代、审美与我们的戏剧》该书是作者近10年来撰写的关于新世纪以来话剧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论文、评论合集,全书分为“变局中的创造与坚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浮出城市的地表”三个部分。“变局中的创造与坚守”聚焦新世纪话剧发展的热点问题、重要现象、年度述评,重在宏观的把握和观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对近年来靠前西方戏剧引进潮现象的探讨与反思,既有全面的史论梳理,又有典型化的个案分析;“浮出城市的地表”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话剧崛起这一个案,窥探新世纪话剧发展的都市化趋势,力求为话剧研究探寻新的路径和方向。《戏剧评论:与谁对话》本书分为三个板块:“笃而论之”板块,立足于宏观和史论视角,分析戏剧发展中的热点现象、重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从剧院研究、都市话剧、戏剧传播、戏剧交流、戏剧评论等不同角度进入当代中国戏剧现场;“水流云在”板块,从具体剧目、文本分析入手,呈现中国话剧近十多年来在文本创作、舞台呈现上的变化,其中不乏对一些剧目创作问题的善意批评,也有对一些带有创作规律性问题的总结和梳理;“博观约取”板块,侧重对国外剧目、国外戏剧节、国外戏剧人的分析和评点,希望借“他山之石”的艺术实践,为中国话剧寻找继续前行的动力与启示。《“故乡”的风景——任鸣导演艺术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任鸣导演颇具代表性的剧作出发,阐述了任鸣的导演思想。这其中既包括了京味儿话剧《玩家》,也包括了如《日出》、《风雪夜归人》、《名优之死》等经典作品的当代表达,既有如《知己》、《我们的荆轲》等剧目,在戏剧民族化道路上进行探索,也有如《关系》、《燃烧的梵高》等,在小剧场舞台创造全新表达形式的尝试。徐老师在业内,剧评写作的水平真的是「天花板」级别的。他有足够的观演经验,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长期积累的写作经验,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他的文风走学术路线,不晦涩难懂。他在自己的观演经验中,发掘全新视角,客观点评他看过的作品。对于一部作品,他不会就戏论戏,结合过往的经验,去表达,将观点分享,这是他平日里写剧评的思维方式。相信当你读过这4本书之后,能够对戏剧有些崭新的认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