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如何

发布时间:2025/7/28 16:39:00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互联网时代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促进了众多新媒介的出现和传播方式的交融。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应把握住传媒格局变动的趋势,培养具备媒介融合视野和运用多种媒介技术能力的财经新闻报道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对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

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财经新闻和财经媒体的发展。在发展初期,官方报纸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是人们阅读财经新闻的主要来源。

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细分经济领域的行业类报纸如《中国纺织报》《中国电力报》出现。21世纪初,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受众对经济新闻的渴求增加。

以《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为代表的专业财经类纸媒先后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媒体蓬勃发展。

而随着媒介融合不断深入,财经媒体纷纷转型,利用视频、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手段传播财经新闻,财经新媒体登上舞台。

20世纪90年代,财经新闻教育率先在江西财经大学开展。多年来,30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财经新闻专业,为财经媒体输送了大批财经新闻报道人才。

我国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首次被阐述是在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在开设财经新闻专业的高校中分为财经类院校和人文类院校两类。从办学层次看,当前国内高校的财经新闻专业可以分为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

新闻类专业作为跨学科性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视野,掌握跨学科知识。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日渐复杂的新闻业的要求。

目前高校的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包括建设财经新闻特色融合课程、建立合作教学与教研平台、引进学界与业界专家实现专业共建、在知名财经媒体建立实习基地的培养手段。

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西安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的财经新闻方向开设了财经新闻数据可视化课程,学生要掌握网页数据爬取技术和Tableau、Coreldraw等数据可视化软件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阅读相关财经新闻。

同时学生针对个人兴趣制作一系列财经新闻可视化作品。对财经院校来说,打造财经特色课是发挥本校融合型专业优势的体现。

四川大学与《成都商报》合作开设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系列课程,建立与媒体合作的教学模式,从新闻源获取、采写、编辑等环节,用他们切身经历的采访实例为案例来讲解,加大校外财经媒体业界人士“请进来”的力度,同时推动教师“走出去”,参与到财经媒体的实际工作中。

合作教学是人才培养方式的一大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目前,浙江财经大学建立了财经新闻专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还邀请了财经媒体精英记者进入学校,分享财经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财经新闻业界新动态。

高校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

长久以来,财经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简单相加的问题,经济类课程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没有很好地实现二者融合,成为“两张皮”。

在选取部分院校进行课程设置对比后发现,各院校课程设置思路主要是经济类课程加新闻传播课程。

在经济类课程方面,主要有西方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管理学课程。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但是由于经济课程数理性强,文科专业学生学习有难度。针对这一点,有的院校开设了数理统计基础课。

然而,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教师随堂教授或者淡化数理性的方式。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更高阶的经济知识产生限制,学生只能学到有限的内容,无法触及经济类课程的精髓。

在财经新闻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上,由于专业硕士培养学制以二年制为主,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只能浅显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而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经济类课程存在难度,无法掌握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

财经类院校由于有经济学专业的师资,拥有自身天然优势,财经新闻专业的经济学课程通常由本校经济学院的老师讲授。

但是由于缺少跨学科知识和财经新闻实践经历,经济学老师很难将经济学理论与财经新闻融合起来。

当前众多院校开设的财经新闻专业师资组成较为单一,缺少有专业财经媒体从业经验的老师,因而难以打通财经课程与新闻课程的区隔。

媒介融合催生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要求记者要加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财经新闻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新闻类型,要求财经记者有更强的新闻实务能力。在高校的专业实践环节设置中,由于缺少经费、管理松懈、时间不合理等原因,造成高校新闻实务师资相对匮乏的局面,这对学生参与财经新闻实际工作造成困难。

在授课模式上仍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较少参与到新闻实务中去。

优化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高校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应牢牢把握住媒介融合的时代脉搏,突出财经新闻专业的融合性、专业性。

优化培养模式可以从课程融合、师资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三个方面入手。

建立以经济学为主干的融合型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经济类课程的占比,财经新闻包含大量的经济学知识,有着很强的专业性。

这就需要财经新闻专业的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对经济现象有透彻的把握,用新闻的视角去解析经济现象。

高校还应重视财经课程与新闻课程的融合性,增加财经新闻概论、财经新闻评论等专业必修课。

在经济课堂上增加与新闻融合的实践环节,加大财经新闻的比重,注重与所学的经济理论结合解释经济现象。

积极引进经济和新闻双重学术背景的教师资源。可以采取合作教学培养模式,吸纳优质新闻传播实践资源。

建立合作培养模式,既要让财经媒体工作者进入课堂中,也要推动校内专职教师走出校门,进入财经媒体实践学习。

同时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高校间的交流。还要鼓励教师跨学科深造,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财经新闻方向的专业型硕士培养可以采取双导师制,从优秀的财经媒体中选用专业素养强的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做好铺垫。

建立融媒体实验室是新闻专业加强实践教育的一大举措。在融媒体实验室内,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介形态在数字平台上融合,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融合新闻生产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需要转变长久以来灌输式授课的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模拟情景、新闻作坊、案例分享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加大实习环节的力度,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实习。

校内可以利用好融媒体中心的优势,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校外实习要以财经新闻实践为主,引导学生进入财经媒体实习,学生在实习的环节中发现自身的缺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结语

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意义重大,面对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高校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优化财经新闻报道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仅需要高校的重视还需要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高校把握好融合的核心理念,从课程融合、师资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这三个方面入手优化培养模式,才能源源不断地为财经媒体输送高素质人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