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科普民国时期的京剧舞台天蟾舞台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天蟾剧院
l现在的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 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前身为天蟾舞台,有“远东 大剧场”之誉。
l年,“天蟾”之名号移至地处今福州路云南路的大新舞台。
l“天蟾”得名以来,南北名伶巨匠对这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
l本世纪内,历代菊坛大师竞相粉墨登场于此,以至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民国时期(-),茶园剧场衰落,传统京剧的演出场所纷纷改称“舞台”和“戏院”,融合了西式剧场建筑风格和舞台构造特点的京剧舞台慢慢取代了中国传统茶园戏台,成为海派京剧演出的主要场所。
天蟾舞台,有新老之分。老天蟾的前身是年4月4日开张的新新舞台。
l年4月,新新舞台在二马路(今九江路)大新街(今湖北路)建成。
l当时戏院共3层,观众座位余只。舞台有从日本购得天幕幻灯一套,并雇日人操作。演出可根据剧情需要,在天幕上出现雷电云雨、日月星辰等景观。
l年11月,戏院请来谭鑫培等演出,阵容强大,其间有人喝倒彩,被院方训斥并打耳光,报纸大造舆论,使戏院声誉一落千丈。
l年,新新舞台改名醒舞台。
l年,因肇明戏院的新舞台迁入。改称竞舞台。
l次年,原迎仙茶园的班底迁此,又改称“迎仙新新舞台”。
l年,原丹桂 台老板许少卿从房主永安公司取得15年的租赁权,改名“天蟾舞台”。“天蟾”取神话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 台(当时的另一家知名舞台)的意思。
这期间,梅兰芳曾两次在天蟾演出《天女散花》,获得成功,但是却发生了爆炸。据梅兰芳事后回忆:
……只听得楼上“轰隆”一声巨响,全场立刻起了一阵骚动。楼下的观众不知道楼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也都跟着惊慌起来,我抬头一看,三层楼上烟雾腾腾,楼上楼下秩序大乱。
原来是有流氓看到天蟾舞台的生意好,向许少卿“敲竹杠”遭拒所致。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在当时上海,要开影戏院、舞厅等娱乐场所,没有强有力的后台是很难立足。
许少卿就是因为没有青红帮的背景而吃了亏。
后来许少卿自己有所消沉,因为*博输钱而亏空巨资,只得将戏院让与顾竹轩,本人则穷困潦倒而死。
与天蟾舞台的前几任老板不同,顾竹轩有帮会的背景。当时他向租界当局申请男女合演的执照,并最终得到批准,使得天蟾舞台成为了租界内男女合演的 个剧场。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顾竹轩聘来麒麟童周信芳,倚为台柱。连续搬演了《龙凤帕》、《华丽缘》、《封神榜》三出连台本戏,生意火爆,风靡上海。
周信芳,是天蟾舞台的台柱,艺名麒麟童,老生名伶,为海派京剧代表人物。他于年应邀入老天蟾舞台当台柱。麒麟童的舞台表演名震申城,麒派艺术逐渐形成。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周信芳)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周信芳)
但剧院内部的矛盾却由此而产生。
老板顾竹轩违反合同,克扣包银。他只付给原定合同四分之一的包银,还用枪威胁前去领取包银的账房。
在这种情况下,周信芳产生了离开“天蟾”的想法。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这时,上海滩发生了一件人命案。
常春恒,是天蟾舞台的武生,兼唱老生,在天蟾舞台三部 的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汉光武》、《封神榜》中均有成功的演出,使得天蟾舞台名声大振。与周信芳、刘筱衡、李桂春并称为“海上剧坛四大金刚”,被天蟾舞台恃宠为台柱。
但是,他后来不愿与老板顾竹轩合作,离开天蟾舞台去了“丹桂 台”。遂受到顾竹轩的嫉恨。年元月的一个夜晚,被人枪杀。
当时有报道:
名伶常春恒,初五之夕,在丹桂 台门前,为人阻击……所中三弹,一擦左肩,一贯右臂,皆无害。唯左胸所穿一弹,少伤肝肺……
命案的发生使得周信芳离开“天蟾”的想法更为强烈了。
但是顾竹轩是不会轻易让周信芳离开的。于是顾竹轩就四处扬言:如果周信芳执意离开“天蟾”的话,就会像常春恒一样暴尸街头。
面对这一困境,周信芳左思右想,找了些朋友商量, 只得采用了一个以*攻*的方法:找*金荣去,拜其为“老头子”。
有了*金荣做靠山,顾竹轩只好作罢,答应了周信芳离去的要求。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l年,“老天蟾”的招牌和班底团迁入到大新舞台,“大新舞台”改称为“天蟾舞台”。
l时人为了区别,以此时为界,以前在九江路的称为“老天蟾”,后在福州路的称为“新天蟾”。
参考文献:
何自荣:《海派京剧繁荣的缩影》,上海师范大学,年。
贤骥清:《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上海戏剧学院,年。
本期内容来自:
一个专注于弘扬海派京剧文化的团队
文字|小朱同学
排版
小邵同学
美编|小郁同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