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流量明星蔡徐坤熬过黑夜才能看见黎明
年可以说是娱乐圈的“偶像元年”,一波年轻的偶像艺人迅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其中,坐拥千万粉丝的蔡徐坤,被定义为年的流行文化符号。但在互联网话语权之下,蔡徐坤却一次次被“流量”裹挟。
成功的背后是热爱和坚持
蔡徐坤因为在一档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而一夜爆红。
作为为数不多的个人练习生,蔡徐坤是唯一一个大胆地选择自己原创歌曲上台表演的人。一首《IWannaGetLove》,蔡徐坤并不吝惜在舞台上展现性感、自如、洒脱的表演方式。
录制前,蔡徐坤耗费半个月精心编排新的舞蹈,在录音室反复练唱,连出场造型都精心设计了多种方案。那场表演,他成为全场第一个拿A等级的选手。
然而节目播出后,外界焦点却集中于他的装扮。
“重新再表演一次,我还是会这样选择。”
在他看来,“性感”符合这首歌的表达,也是属于蔡徐坤的风格,舞台之外的事,他都不在意。
在整个比赛中,蔡徐坤的人气一直是最高的,C位出道对他来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他丝毫没有懈怠,也从未骄傲。他和其他人一样通宵练习,还不止一次帮助队友,碰到即使不是自己队的队员,他也友好地提供帮助。
在当任队长的时候,有责任心有担当,队友也夸因为他,整个编排非常有效率。
早在13岁时,蔡徐坤就参加过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向上吧!少年》。15岁时,他为了学业独自前往美国求学,孤独和敏感的异国岁月,音乐成为他与自己对话的最好方式。
16岁时,蔡徐坤为追寻音乐舞台回国参加《星际亚洲》,以前三名的成绩出道的他,被韩国顶级音乐制作人金亨锡称为“第二个Zico”。
然而这个未成年的男孩,却为舞台背负了前东家一份“不平等条约”。节目后,包括蔡徐坤在内的所有队员几乎是“零收入”,甚至办粉丝见面会、出专辑等费用成本都由成员各自分摊。
残酷的现实打压着他对舞台的热爱,也让他的音乐之路几乎停滞。
在年,他向前公司提出解约,并开始了长达一年,无经济来源的“北漂”生活。
“为了舞台,我愿意付出所有一切。”
那段时间,蔡徐坤没有太多通告,他经常宅在家或录音棚里反复地听音乐,学音乐制作,尝试制作片段式的旋律。从小段的Rap,到完整的歌词,到整首歌的旋律,他都精心打磨,仔细研究编曲、制作的过程。
没有人知道蔡徐坤何时能回归舞台,很多人劝他不应该在别人都抢着拍戏时,却去做音乐,但他却为自己写下“花花世界,静守己心”八个字。
何须顺应,不惧流言
在《偶像练习生》收官之后,其他的队员都在忙着参加各种综艺巩固自己的人气,而蔡徐坤除了团体见面会和代言之外,并没有投身于任何其他通告。但是伴随着他成名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谩骂。
因为喜欢打篮球,他在b站被各种恶搞,“蔡徐坤打篮球”也在一夜之间成了贬义词。
之后公司为此发了律师函,蔡徐坤又遭受了一大波网络攻击。
后来在一档节目中因为潘长江把蔡徐坤认成了吴亦凡而被黑粉攻陷,舆论趁机也将矛头指向同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蔡徐坤,仿佛他是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
即便蔡徐坤回复称“网络暴力向来伤人,别让别有用心的人得逞”,但过分解读并没有结束。
在与蔡徐坤无关的微博热搜下,也总能看到营销号、键盘侠带他的名字一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