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陈薪伊执导辽宁人艺话剧北上,再现统一
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4月30日,中共中央正式对外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府”的主张,吹响了“协商建国”的集结号。5月5日,李济深、沈钧儒等12人代表八个民主*派和无*派民主人士在香港联合发出“五五通电”,积极响应“五一口号”。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协运动在香港展开。
香港《华商报》关于12位民主人士联名通电的报道年12月26日,李济深等30多位民主人士从香港乘坐挪威籍货轮“阿尔丹”号,经过12天的艰苦航行北上到达东北解放区,并发表声明拥护共产*领导。年,北上民主人士从沈阳赴北平参加筹建新*协,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李济深在年9月至年2月期间,中国共产*人前后护送了20多批多位民主人士“北上”,其中仅从香港出发的民主人士就有10批多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北上》,正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创排而成。10月14日、15日,作为“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的首场演出,话剧《北上》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总导演陈薪伊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携手将这段*史搬上话剧舞台,第一次将“北上”历史还原在话剧舞台。
《北上》海报主办方供图为了还原这段历史,话剧《北上》剧组整理出30多万字的基础材料,编剧津子围和李景阳、孙浩经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对剧本反复修改和打磨。津子围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自己也在辽宁省*协工作多年,他介绍:“话剧《北上》的这段历史此前少为人知,除了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还力求人物的立体性,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呈现得有血有肉。”10多天的航行里,明争暗斗、险象环生。在船上谁是朋友?谁又是敌人?全剧以香港、上海、沈阳三地为基本场景,以我敌双方“护送”与“反护送”的明暗斗争为主线,以三位主人公爱恨情仇交织演进为副线,展现中共基层*员及著名民主人士在“北上”历程中的初心与使命。
《北上》剧照总导演陈薪伊表示,最初接触到民主人士“北上”的这段历史和故事就让自己非常震撼,在当年多位北上人士中,有非常多著名人士,其中也包括茅盾、洪深等许多文化人士。而她和辽宁人艺也是渊源颇深,有过多次合作。“辽宁人艺曾经是中国八大院团之一,出了一大批非常有实力的演员。这部戏里的演员表演也都是可圈可点。”《北上》贾毅宁、齐昕欣、李旗山、杨威然等辽艺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主演。辽宁人艺院长佟春光在介绍剧院时说起了其悠久传统和历史,“东北人民艺术剧院于年10月2日成立,到今年正好70周年。应该说辽宁人艺传承着延安鲁艺的血脉。鲁艺也是中国共产*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
《北上》剧照《北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具有史诗风格。还融入了舞蹈、歌曲、京剧、粤剧等艺术形式。歌曲《一首儿时的歌》贯穿全剧。与以往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侧重写实的风格不同,舞美设计王纪厚将一艘“船”搬上舞台,也更加注重写意性和象征性,大量使用天幕、投影及动态布景。
《北上》剧照陈薪伊表示,“北上”这两个字极具诗意和行动力,而这出剧打动人的还有非常温暖的一种人物关系的设置。希望在两小时的时长中,让各界观众“看完、看懂、看进”北上故事,让这段*史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更好的展现和传播。(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