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打出广德州,不妨也是一张好牌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中的第二大剧种。该剧起源于清末浙江嵊州(古越国),发祥于上海,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广大江南地区、以及一些北方地区,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中国歌剧”。
在众多越剧剧本中,不乏以地名作剧名,如《临江夜》、《铁岭关》、《长乐宫》、《火烧红梅寺》等,多以地点为剧名,而以古行*区域为剧名极为罕见。笔者就越剧中以直隶广德州为剧目名的《广德州》加以概述。
一、越剧《广德州》的背景
皖南广德建制已有多年历史,古属吴越之地。明洪武四年()降广德府为广德直隶州,领广德、建平(今郎溪县)二县;民国元年()4月改州为广德县,不领建平县,直属安徽省;年8月撤县建市。越剧《广德州》剧情描绘的就是清乾隆时代发生在广德的故事,广德作为直隶州有多年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在清中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二、《广德州》剧情简介
版本一,:越剧《广德州》,又名《丝罗带》。写清代广德州周天宝、陈玉英夫妇依靠砍柴度日,清贫相守。一日,周天宝上山砍柴,陈玉英在家纺织,适乾隆皇帝微服出游到此,玉英以砻糠代茶,麦粞当饭招待,乾隆即收她为义女,并赠丝带一根,自称姓清名朝,遇患难可凭这根丝带来京相认。天宝在山上砍柴,回家途中,路见不平,打死官家之子王龙,州官将周天宝关进监牢。玉英救夫心切,携带上京,途遇许氏,见丝罗宝带,产生恶念,为谋宝带竟将陈玉英缢死,命自己的女儿周金娟携带赴京,冒充陈玉英,后被乾隆帝识破问斩,并抄斩许氏全家。玉英死后为神仙太白金星救而复生,寻到京都,乾隆亲自接见,封她为公主,天宝亦被召进京,乾隆封他为驸马,夫妻团圆。该剧本演出时长达两个半小时左右。
版本二: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路遇大雨进民妇陈玉燕家暂避,玉燕热情招待,感动皇帝,将她收为义女。毛龙、毛虎兄弟二人依仗父亲毛刚在京为官,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打死一个卖鱼老人,玉燕丈夫状子文见此抱打不平,打斗中毛龙错杀兄长毛虎,却诬陷是状子文所杀。广德州县令陈巧为官清正,见此案证据不足,将状子文暂压牢中。毛刚接儿毛虎急信,连夜出京赶回广德州,为儿报仇,对状子文用酷刑,状子文屈打成招,被判斩刑。玉燕上京向皇帝诉说实情,皇帝下圣旨到刑场救出状子文,并将毛虎就地正法。该剧本演出时长近两个小时。
三、《广德州》的历史及现状
越剧早期为年(清咸丰二年)嵊县西乡农民金其柄首创说唱形式的“落地唱书”。后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真正演变成越剧则在清末民国初时期。而《广德州》剧本诞生于“男班”越剧早期,是为数不多的经典传统剧本之一。
解放前,在越剧“女班”前期、“男班”“女班”并列期期时,《广德州》一直作为不可缺少的传统剧目在嵊州、宁波、绍兴一代广为流传。其中代表性演员有被称为“越剧皇帝”的马樟花(-),其在剧本中饰“版本一”中的主角陈玉英。
解放后,越剧迎来发展的高潮,《广德州》剧本从浙江流传到上海、南京、闽南等地,其中代表性演员有“越剧皇后”——叶彩金(-),其多次主演过“版本一”中的主人公陈玉英。
文革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指引下,《广德州》剧本删除了“陈玉英死后为神仙太白金星救而复生”这段神话传说,改编成了简洁的“版本二”。 越剧表演艺术家张赛红(-)曾扮演“版本二”中的花脸毛刚角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嵊州、台州、宁海、绍兴等一带,《广德州》仍有广泛的民间基础,不时被搬上舞台。其中代表性人物有 越剧演员虞会利,而且虞会利剧团把《广德州》列入重要演出剧目。
四、《广德州》的艺术价值
《广德州》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叙事抒情交融贯通;剧本角色多样,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起来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成为越剧中的代表性作品,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被搬上舞台;该剧目在主题思想上济弱扶贫、匡扶正义;在表现形式上把“唱、说、腔”融为一体。《广德州》旷世以来之所以经久不衰,其艺术和魅力可窥一斑。
▲虞会利越剧团《广德州》
五、《广德州》传承与保护
越剧早在年就被国务院列入 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德市作为《广德州》越剧传统剧目的剧情发生地,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传承好该剧目,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将《广德州》列入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长三角一体化”文化融合发展、招商引资中叫亮广德名片时,打出《广德州》,不妨也是一张好牌。
当前,在“中国梦”的召唤下,中华文化的复兴更具有时代精神,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百年剧目《广德州》历经沧桑,如同绍兴老酒,弥久醇香!
▲越剧《广德州》
作者:徐厚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