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今天,聚光灯下的焦点是科学偶像
偶像是理想的自我,也是心中的未来。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偶像成了娱乐圈的专有名词。随着一个个娱乐圈的“偶像”接连倒下,真正的偶像也在大众视野中矗立起来。
从国士无双、冬奥健儿,到牵动亿万国人心弦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可以发现当越来越多的时代楷模刷屏之后,年轻一代的偶像观,逐渐呈现出价值多样和内涵提升的趋势。
在科研领域,也有无数人是因为“科学偶像”的带领,最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今天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曾经寂寞无声的科学家终于走在了聚光灯下,不知道又有多少崇尚科学的种子被埋在年轻一代的心田里,科技驱动的中国又将抵达多远的远方?
一、让科学流行的挑战与使命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我们在重新定义偶像的同时也是在定义流行的方向。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科学家才能让科学流行起来。过去几年,大家对中国互联网巨头影响力的认知可能仅仅停留在“卖菜”上。其实,它们也一直进行着高精尖科技产业的布局,比如在推动“科学偶像”这件事上,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担任了“出圈式”的存在。比如被称为“中国诺奖”的未来科学大奖,每年的捐赠人里都少不了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互联网大佬的身影。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似乎并不难回答。因为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意识到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想要摆脱被制裁的命运,“拿来主义”已不再可取,自主创新才是为数不多的选项。
而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学家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国只有持续培养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才能保障中国科学的未来。虽然探索科学这件事上,庞大的力量仍然来自顶层架构,但是在引发公众科学热情、推动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塑造新一代科学偶像这些方面,来自民间的互联网力量也许能做得更好。
然而,中国互联网企业想和自主创新划等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日里科学家走进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大多数都与科技创新背道而驰,所谓首席科学家的价值往往只是装点门面。本质是,大家缺少的不是一时的研发投入,而是对技术创新的足够耐心,特别是对待具备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科学。
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曾说过:“基础科学成功的概率就像中彩票。”虽然成功率极低,基础科学却是所有新技术、新产品的起点。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在研发总体中尚占比不足。数据显示,美国花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占总研发投入的比例为16.9%,英国为16.9%,法国为24.4%。相比之下,我国“十四五”目标之一是使这一数字达到8%。
可喜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投资机构,以及以腾讯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为科技的早期探索阶段提供弹药粮草。社会力量的涌入无疑是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积极信号。财报显示,腾讯目前正在不断加大在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量子计算等硬科技领域的业务投入。过去三年,腾讯累计研发投入超过亿元研发经费,并且连续五个季度研发投入都同比增长超过了25%。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研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数据显示,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截至年4月,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
腾讯-全年研发投入
但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数量,这些指标横看成岭侧成峰,并不能断定其成绩,最终都还是要靠落地效果来检验。
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如今腾讯带来的科技创新故事,正发生在一个又一个工厂里、城市里与田野间,也发生在一个又一个普通人身上。
不妨举几个例子,去年的郑州特大暴雨,无数人的求助信息被汇总进了一个叫“待救援人员信息”的腾讯文档。在线编辑、随时更新的特点,让它成为了救援信息中转站,支撑着河南本地的信息大规模互换与对外界的精确沟通。而在今年的疫情封控区,现实版“我的团长我的团”正在火热上演,不少团长也选择了用腾讯文档,快速组织起一次次的物资采购与分发。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还有农业,几年前腾讯AILab就把“QQ农村”搬到了线下,借助自研的AI算法和技术经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覆盖种植、生长全周期的解决方案。在农业大省辽宁的 期小番茄试点,成功为每亩每季净利润增加数千元。
在智能制造领域,腾讯和宁德时代牵手,攻关新能源质检难题,提升“超级工厂”的生产研发效率;帮助工业富联建设企业云平台,打造更多无人的“熄灯工厂”;进入重庆工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3D蓝图”,搭建智能建造平台,为26万亿的建筑行业筑起“地基”。
此外,在能源领域,腾讯帮助电力企业加上算力,让电网调控更加智能;在零售领域,帮助两平米的小店实现线上化;在交通领域,助力交通系统更加高效运转……由此可见,技术创新的成就,行胜于言,而这些生活场景的转变,某种程度上也是“科技强国”之路的具体展现。
这背后,则是腾讯对基础科学的足够耐心。
一方面,除了加大自研投入外,腾讯开始逐渐将投资重心由消费领域转向前沿科技领域。比如,去年12月,腾讯参与了GPU芯片研发公司摩尔线程的A轮融资;今年1月,投资了 VC源码资本;今年2月,又参与了国产DRAM厂商长鑫存储C轮融资。这些有关AI、云计算、芯片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积累,都将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发挥长期效应。
另一方面,腾讯真正为有情怀、有个性、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们,提供了潜心研究的土壤。从科学探索奖、新基石计划,到科学WE大会,腾讯坚持一年一度地遴选和颁奖,给正在科研路上埋头奋进的科学家以鼓励和支持,并为他们提供大施拳脚的舞台。以人为本,不争朝夕。
不计回报地投入到基础科学,其实也是腾讯长期的选择:科技向善。科技是一种能力,而向善是一种选择。腾讯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为企业的发展找场景,互相促进形成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马化腾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开篇致辞中的比喻:社会价值就像一片土壤,它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根基,根扎得越深,长在上面的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才能更加枝繁叶茂。我们把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做得越好,反过来也能吸收更多阳光和养分,反哺到根部的社会价值。
三、今天的科学,需要偶像
从传统上来说,科技的发展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却不需要偶像。因为偶像在某种程度上与权威画上了等号,在很多时候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但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科学偶像,去改变年轻一代的梦想,让科学有温度、有吸引力,那么一个有温度的数字未来也会向我们走来。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将目光转向技术无人区,本土的科技传奇故事也正在谱写中。
从赋能千行百业到打造科学偶像,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持续给科学家舞台、不断深入社会议题、践行科技向善……这种自下而上的科学文化一旦形成,更多年轻人将看到科学的魅力和光芒,从而去努力成为下一代的科学偶像,这才能真正夯实中国科学的未来竞争力。
福布斯年《全球 科技公司榜单》
其实过去,腾讯在互联网业务板块的深入,让人们总是忽略它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如今敢于啃硬骨头的腾讯正在刷新其形象,今年就成功入选了福布斯全球第五大科技公司,并且是排名前20中 的中国大陆企业,这就代表了腾讯已经尝到了技术研发的价值回报。可以说,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不断耦合中,腾讯的实践已经踏出了一条科技强国的清晰可执行路径。
四、结语
“科技强国”是一个长久而深远的命题,更多科技偶像的出现或许能奏响这一乐章的前奏。而主歌部分则需要各界力量共同扛起国产科技的大旗,让中国科学真正流行起来。
作者:钱皓、可达怡
编辑:安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