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上海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喜事上海最大的戏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汪伟秋6月23日报道:“上海之扇”展露新姿,上海戏曲艺术发展有了城市新地标。今晚,阔别上海观众多年的宛平剧院正式回归,以全新姿态开门迎客。上海戏曲院团贺之为“上海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喜事”,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的“三奖”戏曲表演艺术家将联袂登台。
重启归来的宛平剧院对标当代 剧场,更能体现戏曲专业之美、能更好展现戏曲大制作的剧院,体现了上海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高度,尽显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再添一载体。
宛平剧院: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
“逸夫舞台面向中型制作,长江剧场专为实验小剧场创作,而宛平剧场则满足大型戏曲演出的需求。”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曾这样总结上海三座专业戏曲剧场的目标定位。
在原址上改扩建的宛平剧院是上海 的戏曲剧场,使用面积扩大3倍,当初在项目论证会上,老艺术家张静娴“希望能在舞台上有尊严地表演,把 的戏、 状态献给观众”的期待得到了 的尊重。
在座的大剧场内,观众席扇形排列,为缩短舞台台口与观众席的距离,让即使是 一排的观众也能看清演员的每一个手势甚至表情,感受戏曲唱念做打舞的程式之美。对观众来说,这是观演体验的提升,对演员来说,则是一种来自剧院的尊重。台上一分钟,是台下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谁不希望在自己台上绽放的每一秒,都能清晰地触达观众?
国际一线品牌的音响和声控尊重的是中国戏曲的声腔魅力, 的灯光和舞台控制,则力求让戏曲的舞台呈现更加流畅和完美。“后台”也为戏曲演员度身定制,怎么方便怎么来,为了让扎靠旗、戴翎子的演员方便活动,演员通道更为宽敞,经过的每个门都会加高。
作为一家现代剧院,宛平剧院为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留足空间,“上海之扇”力图以 的硬件设备和舞台设计扇动戏曲艺术的未来。
随着戏剧观念、观众审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戏曲演出已不满足于“一桌二椅”的传统演剧空间,大量布景、道具甚至是高科技多重幕布打造的沉浸式舞美效果,被广泛应用在新创作品之中。而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对于舞台的深度、有无附台、吊杆数量等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宛平剧院的大舞台堪称全国戏曲舞台上升降台最多的舞台,25块网格化台板,可以营造出几何级的舞台空间变化,为戏曲创新留足空间。全电控可编程升降吊杆65套,全网格化控制的灯光系统和全光纤信号传输方式的扩声系统,都为将来剧目创新提供了硬件支撑。“未来的新创剧目,利用新设备酷炫地演,宛平剧场将满足新戏创作所有‘出格’需求。”剧院经理夏天如是说。
不仅大舞台为戏曲创新性大制作预留空间,宛平剧院还有一座座的小剧场,未来,除了长江剧场,实验性、先锋性的戏曲创作也可以在这里上演。
戏曲“大码头”:不仅仅因为有好剧院
在得知宛平剧院即将重启的消息时,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宛平剧院的重启,是上海文艺事业发展的大喜事,大好事。”谷好好说,工程启动时,自己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