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资源 >> 郭晓帆牡丹吟里牡丹情
《牡丹吟》里牡丹情
文/郭晓帆
春花芬芳季,牡丹最留香。花开盛世,享有“牡丹之都”之誉的花乡菏泽,同时也是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民风淳朴中有和雅。真是“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初遇《牡丹吟》,是在中国古筝学会会员、菏泽市古筝协会副会长郝红梅老师发的朋友圈里。当我听了之后,深深被这个曲子打动了,真是余音绕梁,婉约动听。
《牡丹吟》是根据苏本栋先生编曲创作的琴筝清曲弦索乐琴歌《苏堤月》,由郑广文老师重新填词、栾家、苏本栋老师作曲创作而成的音乐作品。此曲精妙绝伦,百听不厌。在弦索乐主题元素基础上,将传统弦索乐乐器演奏与管弦乐队相结合,辅以现代电子音乐的背景,融入现代音乐,时尚新颖,听来让人耳目一新。
早听说郑广文老师德艺双馨、文采斐然,填的词厚重绵长,加上苏本栋老师的倾力合作,以及青年女高音裴丹丹的演唱,加上舞台设计的动态画面感,瞬间让人沉醉。我是被深深感染了,一口气观赏了二十几遍视频,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我每天步行去单位,耳机插在耳朵上,边走边听,越听越觉得回味无穷,真的非常感谢艺术家们的创作,他们的心血凝聚着 大美,唯美的艺术应该被认可和弘扬。
古朴典雅、声若天籁,犹如神曲,穿越时空而来的意境美,雍容华贵的国色天香在音乐的旋律中时隐时现,刺激着赏者的眼球。舞蹈家们的舞姿翩翩,灵动自如、美妙绝伦。
南有丝竹调,北有弦索乐。菏泽弦索乐,成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大荣耀。我从钱鹏老师的撰文里了解到,“发源于菏泽民间的弦索乐,历史悠久,风格典雅,雅乐冶遥”。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菏泽作为弦索乐的发源地,精彩呈现综合舞台艺术《牡丹吟》,让人大饱耳福,真是音乐大餐。
透过屏幕,触觉曲山艺海、欣赏动感牡丹花魅力,恍若置身花香扑鼻的花海。
花开盛世,精彩呈现,春来牡丹正盛放,希望弦索乐歌这一民族音乐品牌走向大众,成为驰名中外的高雅之曲,让艺术的美感传遍千家万户!
作者简介:郭晓帆,曾用笔名素心、帆影,山东菏泽市人,现为菏泽市牡丹区南苑小学老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牡丹区作家协会会员、牡丹区教育系统 通讯员。
壹点号菏泽诗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