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艺术舞台剧两京十五日一部电影感大明

发布时间:2022/8/30 15:27:32   

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一个当朝太子,一幅描绘明代大运河沿岸风情的鲜活画卷。由香港 导演高志森执导,肖顺尧等主演,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两京十五日》,10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该剧讲述了明朝太子朱瞻基在京杭大运河的亡命之旅,堪称一部极具电影质感的“大明公路片”。

剧照

《两京十五日》的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史书中的寥寥数语化作了马伯庸笔下惊心动魄的故事。网友评价小说,“悬疑性很强”,是一部“剧情精彩的历史小说‘公路片’”。年,马伯庸的著作《长安十二时辰》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引起热议。《两京十五日》则是马伯庸首部改编为舞台剧作品的小说。

剧照

《两京十五日》讲述了洪熙元年,皇帝朱高炽病危,而此时即将到达南京视察地震灾情的太子朱瞻基的“龙船”亦发生爆炸。所幸的是太子被一个南京小捕吏吴定缘救起,并得到了还是小芝麻官的于谦和女医师苏荆溪的协助,四人沿着漕河开始了一段争分夺秒的亡命之旅。

《两京十五日》原作70万字,人物众多,如何将其浓缩为4.8万字的舞台剧本?导演高志森将小捕快、女医生、芝麻官带着太子上京的过程作为重点,发展中间的剧情。四个人物在船头,船后面就是一个爆炸的危机。

剧照

“电影感是这部剧的表现特色”,高志森介绍,“从小说到舞台剧的改编,我会在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我的切入点,我是对分支有些什么画面,我想每一个对白,我想写的每一个动作,我都有一个从电影角度,电影里讲的怎么去切割,怎么去分镜,场与场之间就是一个分镜,空间与空间,戏剧空间与戏剧空间之间就是一个分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组合产生的。”

高志森在舞台剧中呈现的“电影感”,不在于只是一个组合产生的问题,还包括发展故事的方式,“用电影分镜头的方法来发展舞台剧的故事,去用舞台来讲这个故事”。

剧照

据悉,舞台剧《两京十五日》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出品、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总制作、中央戏剧学院联合出品、北京中演四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制作、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联合制作。首演后,该剧将开展全国巡演。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责编:贾亭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0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