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与自然相通的十大透明音乐厅案例

发布时间:2025/6/10 10:57:44   
李从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21248283623986&wfr=spider&for=pc
筑声阁

声学/剧院/专项/设计

星标

音乐的起源至今仍然未知,因为它在已知的历史之前发生。一些人认为音乐的发源于大自然发出的声音和节奏。人类音乐可能使用模式、重复和调性重现这些现象。即使是今日,有许多音乐其中包含有模仿自然的声音。第一个音乐或许在非洲发明(见图1),随后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部分。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直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管弦乐团的扩张,音乐会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音乐源于自然,和自然和谐共生。音乐原本无贵贱之分,如中国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樵夫也能领会“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琴曲(见图2)。曾几何时,古典音乐逐渐成为有钱和精英阶层的专利,购买管弦乐器和学习古典音乐自是不菲的开销,古典音乐也仅在专业的音乐厅中演奏,票价自然不菲,渐渐远离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图1非洲的原始音乐表演(图片来自网络)

图2高山流水遇知音(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名建筑师设计交响乐厅或室内乐厅时,应摆脱密闭房间的惯常思维,使其与自然相通,与环境共处,不仅使音乐家和观众回归音乐的最初,也让更多普通的人们欣赏到高雅的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一、列出10个精彩案例,供大家分享:

1.MusisSacrum音乐厅改造及扩建(荷兰vanDongen-Koschuch设计)

建筑师将扩建部分设计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透明体量,在优美的环境中与原有历史建筑交相呼应。新音乐厅的舞台背后有一面朝向公园景色的巨大玻璃窗,能够为表演提供美丽的自然背景。建筑最独特之处在于这面巨大的玻璃窗可以完全打开作为室外表演空间。不同于原有扩建部分,建筑师将新建多用途音乐厅设计成公园中一个单独的体量,确保设计能够满足新音乐厅对舞台和空间的需求。MusisSacrum的核心设计理念为:在自然美景和极佳的声学条件下欣赏表演和音乐。图片3~8源于gooood网。

图3改造及扩建概念图解

图4首层平面

图5公园美景中的新建建筑

图6舞台背后的巨大玻璃窗

图7新建多功能音乐厅内部1

图8新建多功能音乐厅内部2

2.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中国MAD设计)

MAD建筑事务所设计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的创意构思为:她是一座在繁华的都市中追求东方意境的音乐厅,挑战了传统音乐厅作为西方古典音乐表演的固定空间形态,希望营造出一个关于人、自然和音乐相遇的地方。

进入座的主音乐厅,自然光从天空洒下,观众好像置身于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之中。当音乐奏起,光线和环绕投影可随之变换,犹如置身山水自然之中。这是一个极端抽象的空间,通过光和影像将观众带到任何一个远离城市和喧嚣的场景。临近南侧的荷花池设置了座的大排练厅,可提升的舞台后反声板可以将室外的自然光和绿色带到室内空间。图片9~12源于MAD网。

图9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整体效果图

图10主音乐厅的室内效果图1

图11主音乐厅的室内效果图2

图12座大排练厅的室内效果图

3.美国伯克郡的坦格伍德校区新中心(美国WilliamRawn设计)

Tanglewood成立于年代,拥有几所音乐学校,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避暑之家。校园内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和流行音乐。可伸缩的玻璃墙让音乐可以在户外传播。美国WilliamRawn为伯克郡的坦格伍德校区设计了新中心,由四栋单层建筑组成,沿着蜿蜒的人行道排列。该建筑群坐落在一个小山脊上,俯瞰着青翠的校园和伯克希尔山。建筑师们没有建造一座单独的建筑,而是建造了“一系列与景观融为一体的展示工作室,包括一棵百年历史的红橡树”。在几座建筑中,可伸缩的玻璃墙使室内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透明的墙壁也旨在鼓励社会交流和培养社区意识。图片13~16源于dezeen网。

图13坦格伍德校区新中心整体图

图14可伸缩的玻璃墙

图15演奏厅室内1

图16演奏厅室内2

4.瑞士安德马特音乐厅(StudioSeilernArchitects设计)

StudioSeilernArchitects将一个半建成的会议中心改造成音乐厅(座)。为了将地下空间的混凝土外壳变成一个适合大型表演的礼堂,设计师拆除了屋顶并向上延伸。将屋顶高度从7米提高到13米,使空间的体积翻了一番,并赋予了它一种地上的存在感。地下音乐厅出现在地面之上,是一个玻璃幕墙的小亭子,顶部有一个悬挑的天篷。这个玻璃正面让街道上的路人可以俯视地下的音乐厅,而场内的观众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和周围的群山。通过增加玻璃幕墙让光线和山脉的景色进入空间,音乐家可以在一个充满光线和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音乐演奏。图片17~20源于dezeen网。

图17安德马特音乐厅外观一角1

图18安德马特音乐厅外观一角2

图19安德马特音乐厅的室内1

图20安德马特音乐厅的室内2

5.英国伦敦音乐中心(DillerScofidio+Renfro设计)

由DillerScofidio+Renfro设计的锥形塔般的伦敦音乐中心位于巴比肯中心的南边。一个兼作圆形剧场的室外楼梯将通向其中一个入口,并将场地连接到巴比肯高速道路网络——穿过庄园的高架步行道。音乐中心将把巴比肯的内向型园区彻底改造,提供一个光线充足的公共空间、世界级的音乐厅以及急需的学习和外展的空间。

作为拟建音乐中心的核心,音乐厅被设计成一个私密且包容的空间,最多可容纳人。音乐厅采用了许多定制的玻璃窗,有的窗既可以引入室外的光线又可以使音乐家和观众看到室外的高楼,有的窗可以吸引外部的人流看到音乐厅的内部,有的窗可以用于教学和培训之用。在建筑的最顶端是小演奏厅,是一个灵活、私密的当代表演和活动空间,可以看到伦敦的天际线。图片21~26源于dezeen网。

图21伦敦音乐中心外观效果图

图22座主音乐厅室内效果图

图23从外部走廊看音乐厅内部的玻璃窗

图24从培训教室看音乐厅内部的玻璃窗

图25小演奏厅的室内效果图——夜景

图26小演奏厅的室内效果图——昼间

6.美国西北大学RYNE音乐艺术中心(GoettschPartners设计)

项目坐落于密歇根湖沿岸的黄金地段,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与原先的维根斯坦音乐厅相连,并将其包裹在内,新落成的音乐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将西北大学音乐学院的所有教学和演出项目整合在一起。动感的、Z字型平面的前一段划定了草坪的东沿,后一段在密歇根湖西岸延伸。巨大的中庭将形体一分为二,形成了主入口,将空间聚合起来,并将湖面风光引入室内。

演奏大厅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4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为表演者提供了充满戏剧性的背景:美轮美奂的密歇根湖和芝加哥的天际线。演奏大厅内作为演出舞台背景的双层玻璃墙面完美地支撑了音乐厅必需的声学需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块42×40英尺的玻璃墙体带来的声学挑战和大厅内的声音反射。玻璃墙的垂直支撑结构从上方悬挂下来,通过使用水平的锚定在大厅混凝土侧墙上的紧拉的钢索来实现结构纤长的效果。遮阳板被隐藏在天花板的上方,其上有合适的空腔,以免影响大厅的声学效果。内侧的玻璃墙向内倾斜,避免观众听到回声。在演出时可以使用声学挂布(acousticalbanners)以期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水平的编织状的板材被用于吸收从玻璃墙面反射回来的回声,即为演员提供了戏剧性的背景,又不损伤音质效果。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LEED绿色建筑认证专家、GP主创和高级项目建筑师ScottSeyer说:“建筑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所在地理位置的影响,西边是新艺术草坪,东边是密歇根湖。我们想要最大限度地将日光引入室内,并且使师生能够享受到周围壮丽的景观。”图片27~32源于gooood网和aiachicag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4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