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介绍 >> 彩云之南,一所乡村中学史上的两个第一中
彩云之南,一所乡村中学史上的两个第一
点评(中国传媒大学团委书记朱传欣):
中国传媒大学研支团在支教地积极发挥学校专业优势,抓住新媒体传播特点,协调各方资源,通过开设传媒特色课程、举办精品文艺活动、创作优秀文化作品等形式,助力基层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播种了一粒粒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的种子,也用传媒力量帮助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走出去。研支团成员秉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中传校训,以无私奉献的赤诚和矢志不渝的韧劲,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理想,把学问做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服务阵地扎根在基层一线,展现出了新时代传媒青年的奋斗担当和青春风采。
——————————
“大楼F4”撑起的第一场晚会
“大楼中学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非常震撼!”那段时间,别的县城总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向云南省施甸县的大楼中学打听如何才能办一场这样的晚会。
“十年后的某天或微笑或流泪,想起此刻会不会后悔……”那天,夜幕降临,大楼中学的操场上灯光闪烁,中国传媒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斯充、庄灿杰、*珩、吴浩的深情演唱,拉开了大楼中学“此间年少不负春光”晚会的序幕。他们说,这句歌词就是在表述当下的心情,也代表他们永不后悔的支教态度。
4个爱唱歌的支教团成员组团首秀,此后,他们在学校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大楼F4”。
当时,4个人初到支教地云南省施甸县,正逢大楼中学一年一度的文体节。“往年的文体节都非常简陋,拉一个横幅就办了,节目形式也很单调,没有专业编排,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晚会”。他们和校长商议,决定打造一台专业的文艺晚会,给孩子们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
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张斯充说,一场晚会对于城里孩子来说很常见,但对于乡村的孩子而言,却是从未见过、无比向往的事情。
面对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学生,前期排练时,研支团的成员们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20多个节目,一点儿一点儿“抠”,难度系数很大。
当时,孩子们正处于变声期,很多歌曲原有的音调无法演唱,担任声乐老师的庄灿杰只能把每首歌重新编曲。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更丰富多彩的舞台作品,研支团成员们绝不将就,为参赛的10个班级精心挑选10首不同主题风格的合唱曲目,设计不同的呈现形式。
那场元旦晚会同时还举办朗诵和合唱比赛,研支团成员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远程给孩子们上朗诵辅导课,纠正语音语调。当地孩子不识谱,不懂乐理知识,刚开始排练时,一唱歌就跑调,反复练习还是始终找不到调。庄灿杰意识到在短时间内教他们识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于是,他就想到用“模拟唱”的办法来解决,他唱一句学生们跟一句,学生们学起来轻松了许多。一个班4个声部,10个班级唱下来,庄灿杰要同时记住40个声部的曲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合唱比赛的歌曲选择上,研支团成员们也做了特别设计。
首先,特别挑选了一些积极向上、孩子们耳熟能详并喜欢唱的流行音乐;其次,每个节目都有一个主题,《好想爱这个世界》是想让孩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