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庄宇时间,前进读苏联的外宾商店

发布时间:2023/5/5 14:32:58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金》,[俄罗斯]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金娜著,施海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8月版,页,98.00元提及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历史,恐怕不少国内读者第一时间想到中学课本中介绍的五年计划,苏联工业在快速发展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熟悉苏联历史的人脑海中会自然而然想起格奥尔基·斯维里多夫所创作的组曲《时间,前进!》。《时间,前进!》这首曲子最近一次为众人所知,是在年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上——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时间倒回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被带回到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火热激情之中。其同名电影为观众展现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伴随着快速激昂的旋律,位于乌拉尔地区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哈尔科夫传来捷报,那里的工人又打破新的生产建设记录,同志们,社会主义工业竞赛正向我们招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向着新的记录前进!时间,前进!”——这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向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献礼的苏联影片中所讲述的工业化建设的一天的故事。可以说,对苏联工业化建设进程的速写,没有比电影《时间,前进!》更贴切的表达了。然而,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止一个面相,《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金》(以下简称《外宾商店》)一书围绕“外宾商店”的经营活动与国家工业化建设资金来源,以翔实的史料呈现出了工业化建设背景之下年代苏联社会发展的动态进程。作者以具体的“外宾商店”现象,真实再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饥荒、食品配给制度等事件交织背景之下的苏联社会生活,进一步揭开掩盖在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理想)光环之下的苏联社会现实的“神秘面纱”。《外宾商店》一书俄文版于年出版,该书中译版作为《苏联,苏联》系列图书的第一本于年8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译者是施海杰。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于外宾商店的热情”,二是“研究实验室(历史编纂、史料、概念)”。实际上,全书的内容集中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对于“外宾商店”这一问题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以及评述。作者这样的编排,意在以具体内容充分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让对苏联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沉浸在该书的历史叙事之中,跟着作者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层层抽丝剥茧看清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奥索金娜将历史学专业的学术史梳理、史料简介、研究的现实意义——由外宾商店引发的对斯大林体制的思考放在了全书的最后作为总结。对于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读者,大可颠倒顺序先阅读第二部分。

外宾商店、特供商店,是上个世纪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物质匮乏时期的特殊产物。长久以来,年代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资金及技术来源、工业化对苏联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在国内史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书以外宾商店为切入点,对年代斯大林模式下经济体制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国内的俄国经济史研究者有一定启发。从本质上讲,外宾商店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出现服务于当时的*治*策——“外宾商店是*治局的产儿,其利益受到坚决捍卫,要知道外宾商店是为工业化服务的”(《外宾商店》,42页)。在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年代,苏联国内大量资金流入工业领域,因此导致了国内物资供给的匮乏,于是苏联*和国家领导人再次效仿*事共产主义时期的配给制度,自年1月起在全联盟范围内实行基本食品和工业品配给制,直到年取消。食品配给制度曾多次登上苏联历史的舞台,如*事共产主义时期、工业化初期、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等。在大排长龙等待换购定额食品的合作社对面,效法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外宾商店出现了,带有一定程度“神秘感”的外宾商店虽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但年大饥荒发生后它却实实在在挽救了许多饥民的性命,一度在苏联社会内扮演救命的“面粉铺子”角色。

从《外宾商店》一书的内容、译文质量、出版策划来看,该书是近年来中文学界难得的苏联史研究佳作。该书的出版对中文学界的苏联经济史研究做出了极大补充,从而进一步拓宽国内苏联史研究的视角。作为一名苏联史的研究者,笔者深感本书的选题视角之独到,更加意识到没有长时间的档案馆工作经历根本无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