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介绍 >> 致敬一代建筑宗师这部话剧值得一看
「本文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他被称为“近现代中国建筑 人”
他与梁思成合称“南杨北梁”
甚至有人说,
他打造民国半座南京城
他,就是杨廷宝先生
杨廷宝户籍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今年是杨廷宝先生诞辰周年。11月26日晚,由东南大学出品、南京广电紫麓戏剧创作的话剧《建筑学家——杨廷宝》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首演。该剧获得了今年江苏省首届紫金戏剧文学奖,是年度南京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
时空穿插闪回演绎一代宗师
年9月,杨廷宝带队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相关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年10月成立以来, 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亮相,杨廷宝也在本次会议上被推选为国际建协副主席。会议结束后,记者们纷纷发起对杨先生的采访,故事由此展开。
话剧《建筑学家——杨廷宝》以国际建筑师协会为主线,用历史与当下时空穿插闪回的方式讲述主人公杨廷宝的一生。尤其是他幼年时期受父亲影响种下“信仰”的种子、在美留学期间力排万难夺得华人历史上 个全美大学生 奖项——爱默生奖、南京解放前期不为金钱所动选择留在祖国等几个重大历史节点,讲述杨廷宝先生为中国建筑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东南大学艺术指导中心主任洪海*表示,东南大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学术底蕴,长期以来涌现了大量值得铭记和刻画的人物和事迹。今年恰逢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也是杨廷宝先生诞辰周年,话剧《建筑学家——杨廷宝》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作品,不仅讲述建筑大师杨廷宝波澜壮阔的一生,更是为了持续推进*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传承杨先生的爱国情怀、教育思想和学术思想。
沉浸式舞台设计展现中性色彩
话剧《建筑学家——杨廷宝》由紫麓戏剧创始人冯勉作为编剧,导演刘亚囡倾情执导,东南大学极坐标话剧团的同学们演绎。面对热情满满、眼中有光的同学们,经验丰富的刘导想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将整个舞台搭建及视听形象设计根据演员的个人气质和能量进行调整。
经过多次打磨与沟通,在正式演出当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极具“中性化”色彩的舞台。整个舞台设计十分精妙,既有中国古代传统榫卯结构的工整典雅,又有现代西方建筑的简洁大气。伴随剧情的起伏更迭,舞台在光影斑驳中旋转,一幕幕的时代风景在观众眼前如走马灯般不断变化,彰显了建筑跨越历史长河、沉淀人文精神的独特魅力。正如刘导所言,“这个舞台是中性的,它既不属于任何一个年代,又可以表现任何一个年代”。
除了时间维度上的“中性化”,话剧在演员的服装上也具有中性色彩。演员服装采用经典的黑白色系,按角色身份选择相应中西式礼服。清一色的黑与白,让年轻的演员们的身份“充满可能”:他们是年以前的人,也是50年前的人;是现代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是男人,也是女人。中性化、表达派式的演绎,使得话剧表演扬长避短。透过同学们稍显稚嫩的演技,观众们更能感受到东大学子的刻苦钻研的精神,感受到他们作为新青年的真性情和青春能量。
满腔爱国热忱和非凡才华值得学习
一代宗师,百年巨匠。要想完美地演绎好这个角色,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饰演杨廷宝先生,来自东南大学极坐标话剧团的韩佩亨同学告诉记者,对于杨廷宝先生,最初的了解是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知名老师和建筑大师,是个名人。但饰演了这个角色后,对于杨先生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百度百科的介绍,杨先生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大师,他的家国情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更值得每个青年学子学习。
“我想建座房子,住进穷人,住进家人,住进朋友,住进天下的寒士,住进撼天动地的英雄,从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杨先生这段台词,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都说了,但在两个时期说的语境和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青年时期慷慨激昂,为了心中理想充满着力量,40多岁的时候沉稳有力,心中充满感慨”,韩佩亨说,为了更好掌握人物内心和台词,他反复“默戏”,从一开始的记台词念台词,到 深深被杨先生的爱国精神感动,站在台上,仿佛自己就是杨先生,台词脱口而出。
来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龙璇此次在剧中饰演饰杨廷宝妻子陈法青,她告诉记者,这个角色看起来很活泼,很欢闹,甚至有点不着调的样子,但她其实是一个思想先进、开明大义、非常有能量的女性形象。她支持新婚丈夫出去打拼,这种默默付出的感情很让人感动。
青年学子传承大师精神
争当信念坚定的追梦人
话剧《建筑学家——杨廷宝》,不仅给同学们上演了杨先生传奇故事,更引发他们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思考。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极坐标话剧团肖瑶:
作为一个艺术学专业的学生,我内心里特别激动,从舞台设计到服化道,包括今天的整体效果,它本身就像建筑艺术一样,给人很多震撼。这部剧用一种时空的交错,让我们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成长和奋进的养分。这不仅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作品,更是一件有张力的艺术品,来启发我们的一些艺术和美学思考。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李婧:
其实一开始不太了解杨廷宝先生,通过在话剧社演出的朋友才有了这样的契机。正好我的专业是桥梁,跟建筑有关系;杨先生的很多建筑艺术理念,也给了我很大启迪。这部剧最触动我的是它的灯光设计:用一种黑白色彩的对比,让舞台有一种建筑的肌理感和空间的立体感,简单有力,感觉非常特别。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理科实验班刘丰豪:
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会旋转的舞台:通过旋转,表现出不同的侧面,给到观众,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在开场的一幕,舞台一直在旋转,杨廷宝先生就在旁边,用朗诵的语调和旁观者的视角,跟舞台上的内容进行互动。舞台装置的变化,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我感到剧中“杨廷宝”他品读的不光是建筑艺术本身,也有一种品读人生的厚重感。
记者:胡静宜、喵喵
责任编辑: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