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在舞台布置上就率先打破了沉闷严肃单一
在舞台布置上就率先打破了沉闷、严肃、单一的冷灰色调,使用明亮鲜艳的拼贴式元素装置,具备强烈的后现代表征,后续会详细论述。
其次表现在传受主体的空间安排上,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舞台的空间安排上,传统类节目几乎都沿用相似的风格形式,传受主体存在单一性,而在现场空间安排方面。
大多以主持人和嘉宾为主体,其位置处于舞台中央,观众的位置则相对而设,由于景别和镜头比较固定,因此在整个节目过程中的视觉注意力则会集中在主持人和嘉宾身上,观众成为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传统的电视节目考验的是主持人的表现力,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与关键,特别是在传统的谈话类节目中,这点尤为突出,主持人和嘉宾基本是坐在沙发或椅子上进行谈话,相互的间隔也比较大,因此很少存在肢体的碰触,同时也缺少肢体语言的表达,在传受主体上缺少一些互动,观众并不具有参与性,他们只是节目现场的观看者和气氛的营造者。
与传统电视舞台不同的是,《奇葩说》将重心转移到了辩手身上,同时在《奇葩说》现场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
《奇葩说》舞台呈半开放式,主持人和嘉宾以及辩手都在同一个舞台区域,在节目现场辩手和导师可以随意的走动,与主持人嘉宾以及用户进行互动,同时传受主体也存在多元性,导师和辩手均为传方和受方。
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在《奇葩说舞台上已无法分辨节目的主体,主体已经不再是主持人,虽然马东是整个节目的把控者,但其主持人身份在不断被弱化,在某些需要缓解氛围的时候也会出现其他替代角色,主体被模糊化,其在整个节目过程中也成为了观赏者,将节目舞台让渡给辩手们任意发挥,只在必要的时候出言提醒,呈现出强烈的舞台倒错特征。
受到后现代文化冲击,传统的思想观念被逐步解构的同时又建构起新的思想观念,在《奇葩说》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性别方面的形象建构。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对男性和女性的认知存在着刻板印象。
认为男性的形象是刚强、健硕、坚韧的,而女性的形象就是娇小、柔弱、乖巧的,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往往是男性的为附属品,但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奇葩说》中的某些辩手甚至颠覆了既有的女性形象,重构用户对性别的认知。
例如范湉湉和马薇薇,她们身上丝毫不存在娇滴滴的气质,一个果敢,一个犀利,在辩论上的气势和能力压倒了节目中的大多数男辩手,让他们自叹不如,马薇薇甚至获得了第一季的“BBking”,她在《奇葩说》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话语,其中有一段是:要独立,要自强,同时还要做好妻子好妈妈,我怎么那么闲啊我!男人,尤其资深男人的一个险恶心理,就是既希望你赚钱养家,还要你美貌如花。
以此可以看出,女性在性别属性上日益偏于中性化,受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更多的女性都具有独立意识,其不仅致力于打破传统的男女社会关系,还鼓励女性不拘束于单一的生活状态,寻求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