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一财朋友圈李剑锋5G观察一场扭转世界信

发布时间:2023/5/7 17:55:03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30/5888913.html

大的趋势和变化往往伴随着投资的机会,5G毫无二致。

在我们谈论5G的投资机会之前,有必要先理清楚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不只是一些基础的技术,更暗藏诸多人和社会的因素。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理解5G的现状及发展,洞见谁崛起、谁陨落,并尝试理清投资的逻辑。

5G虽好,但也很“烧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5G?5G是4G之后的通信标准,今年陆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商用。

每一代通信标准的升级,都是致力于用更高的效率传送更多的数据,5G自然也不例外。相比4G,5G的主要特性包括极高的下载速度(每秒1G以上)、极低的延迟滞后(低于1毫秒)和极强的网络可靠性(99.%的无间断网络覆盖)。通俗点说,就是用手机上网的时候,网速飞快、瞬间刷新、永不断网。而这些明显都是移动通信消费者最基本的诉求,只是5G技术把对这些诉求的满足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的高度,影响由量变产生了质变。

虽然5G紧随4G,但是从网络设计上跟4G并不是渐进的关系,而是质的飞跃。任何一个无线通信网络都包含三个部分:无线接取网络、传输网络、核心网络。5G标准对三个部分的设计都有很大的改变。

第一个部分是前端的无线接取网络(RadioAccessNetwork),也是无线通讯网络唯一“无线”的部分,具体是通过天线等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把无线信号发射给例如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信号把它们连到网络中。这些天线一般放置在电信铁塔上,每个铁塔有自己的覆盖半径。5G跟4G最大的区别在于,分配给5G的频谱(Spectrum)频率非常高,其优点是传输速度非常快,缺点是传输距离短、穿透能力差。

事实上2G到3G、3G到4G,分配的频谱都是频率越来越高。因此,有时在室内使用手机没信号或者手机上的信号显示从4G变成了3G就是这个原因。5G的穿透能力非常差,几乎没有能力穿过任何阻碍,甚至还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所以,5G的信号发射就不能用以前惯用的方式。

4G或者更早的通信标准中,天线是三个一组,像“丫”字一样放在一起,每一个覆盖度的范围,三个合在一起覆盖一个圆形区域。这个区域里面的出现的移动终端都可以接收到信号。由于5G信号的穿透力差,5G的信号发射不再是通过一个圆形覆盖区域,而几乎是从天线直接以一条直线的方式发射到移动终端,因此,这势必需要大量的天线。于是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assive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AntennaSystem)就应运而生了。

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上面可以有几十个到上百个天线,而且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每个房间都需要有这样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一个比较合理的5G的无线接取网络设计应该是用穿透力强的低频段频谱实现大区域的覆盖,然后用高频段频谱通过密度极高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在人口密集区域实现高速率。而后者正是5G建设成本极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部分是中端的传输网络(TransmissionNetwork)。这部分是连接核心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部分。传统的传输网络可能不完全是光缆,而5G无线端速度的提升,基本上要求全部传输网络变成光缆。

有部分读者可能认为5G无线终端的下载速度变得极快之后,光缆就可以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然而,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光缆的重要程度随着5G的到来会更加得到提升。好消息是,全球电信企业在光缆的铺设上并没有懈怠。但各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网络基本已经是全光缆了,而欧洲有些运营商光缆覆盖率还比较落后。

最后一个部分是后端的核心网络(CoreNetwork)。上面说到的无线接取网络和传输网络提供主要的价值是连接,而通信网络所有通信的功能,都是通过核心网络实现的。5G的标准把这部分的设计也进行了彻底的改变。4G及以前的通信标准下,核心网络的结构是分布式的,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核心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设备,每个电信运营商根据各个地区的需求规划核心网络的容量。众所周知,无线通信的消费行为跟用电一样,在一天中是有峰值的,例如上下班的高峰就是一个无线数据消费的高峰,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根据每个区域的峰值来规划核心网络容量,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闲置网络容量。在5G标准下,硬件和软件实现了分离。电信运营商可以把硬件和数据中心集中起来,然后用软件对各个区域实现动态的资源分配。一个5G广受期待的功能是网络切片(NetworkSlicing),就是用软件单独分拨出来特定数量的网络资源给一个特定的客户或者任务服务,这样做的效果就像专门为这个客户或者任务建造了一个专门的最优网络一样。这在未来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非常重要,因为自动驾驶为了保障安全性,需要一个专门独享的网络,绝不能出现拥堵的情况。

由于5G相对4G核心网络架构的巨大不同,既有的4G核心网络并不能直接升级为5G所用,5G核心网络的建设需要单独进行投资,这又是电信运营商5G投入的一个重头。

5G相对于4G的这些变化,注定了5G投资是件比较烧钱的事情。业界对投资总量的估计不一,但基本共识是4G投资的2-3倍。这对电信运营商是不小的压力。

群雄为何逐鹿5G?

我们真的迫切需要5G吗?分析任何科技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多问一句:这个科技普及起来的动机何在?对于5G,动机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当下世界各国*府对待5G的热情空前高涨,硬生生的让5G变成了从标准落地到实际开始推行速度最快的一个标准。是消费者对5G的需求极为迫切吗?

其实不然。对于多数人来说,当下的4G网络完全够用了。上网、社交、看高清视频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瓶颈。像5G能够达到的网速飞快、瞬间刷新、永不断网那么高的规格才能满足的应用场景,要么还只是非常小众前沿的应用,要么干脆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对于5G的热情并非来自于消费者。

那是不是电信运营商急着推出5G产品提价呢?其实也不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任何电信运营商通过新技术提价的战略都是短命的。电信行业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可言。任何指望5G能带来对用户价格提升的电信运营商,恐怕会很失望。

而每一代技术升级,都对应着电信运营商大量的资本支出。也就是说,一方面运营商需要花很多钱去买设备、升级网络,一方面又基本可以肯定消费者不会为更好的网络支付溢价,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何电信商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呢?

原因其实是出于无奈。任何一家电信运营商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满足消费者呈指数增长的数据使用量,为此他们常常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未来。当下,全球电信企业4G的网络容量一般尚有冗余,但这些冗余很快会在2到3年之内消耗殆尽。届时,在4G的基础上尝试继续满足用户的移动数据使用量,成本将会急速飙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估计,如果仅仅依赖4G技术满足数据消费的需求增长,电信企业的单位用户成本在年后会迅速上涨,到年相对于年会上涨4倍。而建设完整的5G网络甚至可以实现单位用户网络成本相对于现在水平的下降。笔者认为,这是电信运营商建设5G最大的动机。

另外,来自各国*府的压力也是个重要的因素。之前的通信标准,从来没有像5G这样被这么多国家的上升到战略的高度。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5G是一场美国必须取胜的战争。很多国家*府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类似的口号,甚至在监管、频谱审批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这样的重视程度,在5G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的时候,是非同寻常的。笔者相信很多国家的*府官员在大谈特谈5G重要性的时候,内心其实未必真的理解5G到底有多重要。一方面,科技在当下已经成为各国*府在选民面前的谈资。另一方面,美国警惕中国科技崛起,欧洲更意识到自己在科技上已落后于中美,又不想让民众意识到欧洲开始缺席下一轮科技创新浪潮的事实,都造成5G空洞的“官方热”现场。

综上所述,5G从标准制定到商用,之间的跨度非常短,成为群雄逐鹿之地。

当然,这并不代表5G的普及速度会很快。相反,笔者认为,5G的普及速度会在全球范围内相当参差不齐。而这其中,中国必然会是毫无争议的领导者。

5G技术,为什么中国能行?

笔者认为,中国在5G投资上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三大优势。

第一,也是最大的优势,来自于中国特有的国家决策机制。前文说道,5G的投资数额巨大,短期回报率不高,国外的电信运营商投资不是特别积极,即使投资也是迫于竞争或者*府的压力。但于此同时,国外的电信运营商也有来自其他股东的压力,在投资决策中要兼顾长期战略和短期效益,因此常常患得患失,顾此失彼。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最大的股东是国家,在决策上可以真正做到只考虑长远的战略,不被短期效益束缚手脚。当年,中国正是通过这样的决策机制,建设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基础设施,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石。同样,未来几年中国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地建设成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5G网络,为中国的科技腾飞再做好铺垫工作。纵观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如此有效地执行这一战略。

第二,是中国的技术优势。华为是5G科技的绝对领导者,远远地把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笔者曾从华为欧洲销售的负责人那里当面了解到,华为建设5G的成本仅为竞争对手诺基亚和爱立信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性能更好。例如,华为是前面说到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的绝对领导者。华为助力的中国5G建设也在技术上占领了制高点。

第三,是中国占据了5G升级比较高的起点。前文所述,5G需要高密度的天线系统布局和大量的光缆传输网络,关于这两部分的投资,中国正好在4G建设的时候就已完成了相当一部分了。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6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