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缅怀秦怡话剧舞台起家,曾为四大名旦
记者刘雨涵
5月9日凌晨,获得“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称号的演员秦怡在上海逝世,享年岁。
秦怡为人熟知的是她的银幕形象,而其实她的声名鹊起是从话剧舞台开始。年底,秦怡辗转来到抗战大后方重庆,迫于生计要找工作,有朋友推荐秦怡去做演员。但是当时的秦怡却顾虑颇多,“这怎么能做啊?我心想。其实那时候还是受到封建意识影响的,演戏旧社会叫‘戏子’嘛。我怎么去做‘戏子’嘛?我不去做。”
但喜爱文艺的秦怡还是一有机会就去看话剧。有次她在剧院门厅等朋友时,被史东山和应云卫两位大导演偶遇,他们看到秦怡容貌姣好、气质优雅,便想请她演话剧。在导演的一再邀请和生活压力的困窘之下,秦怡才进入表演行当。年,秦怡出演了她的第一部话剧作品《中国万岁》,虽然全部动作只是背对观众握拳,台词也只有四个字“我也要去”,但她却是平时连吃饭走路也都随时握拳念词。
年,秦怡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南方局组建的中华剧艺社,并出演了并在剧艺术的开锣大戏《大地回春》中出演女主人公——资本家的女儿*树蕙一角。起初秦怡希望自己的戏越少越好,她对很多角色都放不开。“资产阶级女儿,要穿纱衣服、夏天的短袖子,穿的皮鞋有一点点跟,这些我都不会。我的家庭是封建家庭,从来也没有穿过这样的旗袍,两个胳膊露在外面,胳膊都没地方放了。”但导演让服装组把那件旗袍给秦怡,让她每天在生活里穿,每天练习,磨练演技。《大地回春》让秦怡一下子打响了知名度。
后来她又勇挑大梁出演话剧《清宫外史》,连演一百场,场场爆满。秦怡其后又陆续参演了《草木皆兵》《天国春秋》《钦差大臣》《董小宛》《结婚进行曲》等话剧,出色的表演让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名声大噪之后秦怡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她说:“既然是名旦了,我是不是就不能跑龙套了?既然是名旦了,我要是演戏演砸了又怎么办啊?前辈给了你这个名号,就是鼓励你,你要往这个地方去奔。”
在重庆的时候,秦怡一年要演六个话剧,“演足天,我都是主要角色。战地演护士,亭子间演嫂嫂,各色各样的。只要日本人不轰炸,就演。”在出演话剧《结婚进行曲》时,因为生活条件差,加上劳累,秦怡嗓子哑到几乎只有气音,在导演鼓励下,秦怡用气音演完三幕五场。到谢幕时,观众的掌声比往常更加热烈。晚年秦怡接受采访时,回忆这场演出是她“当演员以后得到的最高的奖赏和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