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姜二嫚的诗我们都曾年幼,对世界充满好
心理学上说,宝宝在两岁的时候对于外界的认知会更加的清晰,身体技能上他们更爱动,会拉拉链,会用铅笔或蜡笔画图,会向不同的方向抛球,能够渐渐适应一个人吃饭,简单的穿衣服。他爱用自己行动去影响周围环境,会调皮捣蛋、会模仿家人的动作、会玩积木、会玩小三轮车。
而有这样一个小孩,她2岁时就写了 首诗,11岁时就出版了自己的 部诗集,年仅13岁的她已经写下多首诗。她就是“00后萌派诗人”姜二嫚,她的诗集名为《姜二嫚的诗》于年3月首次上市,上映后颇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3。
她的诗简单而真实,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感受到被治愈的温暖,仿佛是在同一个天真的小孩子聊天一般。
余秀华说:“二嫚写得天真烂漫,她的手指向哪里,诗就出在哪里。”汪涵说:“为什么姜二嫚的诗被人们喜欢,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童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充满想象!”
作为一个00后的萌派诗人,二嫚在写诗时遵循了自己的初心,让人们在阅读这些简单又唯美的句子时,感受到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一个儿童对世界的真心。
1、姜二嫚:我用诗歌的眼光看世界
二嫚总爱用诗记录生活,在她的眼里,写诗并不困难,它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疑惑都可以向它倾诉。写诗改变了二嫚的生活,让她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前往更多的地方旅行,品尝到各地美味的食物。
从2岁到13岁,写诗十年,创作多篇作品,她的成长伴随着诗歌,诗歌也伴随着她成长。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二嫚的灵感大多来自家人,其中有几十首都是写给妈妈的。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二嫚六岁时所写的那首诗《原创》。
《原创》如果有谁对我说我爱你这 不是原创原创在妈妈那里
谈起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时二嫚说:“在我们家总是会相互说我爱你,可在二嫚眼里,谁说的都没有妈妈说的真实”。于是就有了这首《原创》。
除了写妈妈的诗外,二嫚也写了许多关于爸爸的诗,例如有一次他和爸爸在炎热的太阳下前往超市,便写了《一望无际》这首诗。
《一望无际》爸爸带我过马路太阳很晒天空突然变阴了原来是爸爸用手帮我遮住了太阳爸爸像个巨人一望无际
除了单独写给爸爸妈妈的诗外,二嫚6岁时还写过一首送给整个家庭的诗《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是你们选择了我吗我没办法选择你们但是我对你们的选择很满意
除了爸爸妈妈和姐姐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会出现在二嫚的诗里。二嫚说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可以变成诗,哪怕它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一个想法、一个梦。
除了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外,二嫚的许多诗都来自于她的想象,她喜欢用独特的视角去思考和想象生活中的事情,在《订货》这首诗中。二嫚将网上买东西的经验运用到和月亮做交易上,并且用家人的属相作为辅助,希望月亮可以有多种形状,可以订购,给夜晚需要的人。
她也写过《我发现》的系列诗,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她的笔下,鱼也是有生命的,也会哭。她总说诗歌是自由的、真实的,可以读、也可以唱,写诗是记录生活,诗歌是她的朋友。想说的话,想到的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变成诗,“诗是用来表现美的,而美无处不在”。
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没有灵感,灵感无处不在,倘若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生活中的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都可以捕捉到诗意。
2、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孩子的天真要靠父母保护
天才诗人姜二嫚,两岁多就开始写诗,写下的诗有多首,而姐姐在一岁半就开始写诗,二嫚说:写诗不一定要拿纸拿笔的去写她姐姐就一个晚上一直在说“小*鸭歪歪歪,小*鸭歪歪歪”。
父亲便将这些话当成诗一样记录下来。正是在父母的重视下,二嫚和姐姐开始有意识的重视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字,从而开始诗作的创作。
二嫚的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她的情感,没有超出孩子视角去刻意模仿成人的创作,而是完全用儿童的视角去写生活中的事物,她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把一个寻常的主题变得充满童趣。
而创作如此多诗的二嫚,尤其看重对母语的学习,她认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好母语,从母语出发,从而找到母语的真实和美好。
二嫚常说自己是一个用诗歌看世界的普通人,而这种诗歌知识的建立离不开家人的鼓励。二嫚还很小的时候,姐姐总是在家里写诗,因此获得了爸爸妈妈的重视。他和爸爸玩的正开心的时候,姐姐写好了一首诗,爸爸就跑去姐姐那边了。
二嫚心想这有什么难的,我也要写,果然有一天二嫚和爸爸说:“爸爸,我也有灵感了。”于是就有了二嫚的 首诗《大梅沙》。
《大梅沙》大梅沙在此我们路过这里月光之下有条纹的星星亮晶晶
那一年二嫚仅有两岁零两个月,那时候二嫚还不会写字,她一口气说完了整首诗,并让爸爸帮他记下来。
二嫚的这首诗看上去有些幼稚,但父母一点也没有嫌弃,他们一个劲的夸二嫚。也是在父母不断的鼓励下,二嫚的灵感层出不穷,一有灵感她就会让爸爸妈妈帮忙记下来。
而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时,二嫚爸爸说到:“小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和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觉得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可对他们而言却是发自本心”。
在孩子的教育上二嫚的父母无疑是成功的,年仅13岁的她就已经参加过诸如《天天向上》之类的节目。在舞台上她才气满满,言行举止都充满了自信,和天天兄弟进行诗词歌赋的比拼,畅谈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建议。
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和姐姐的作品在年11月,就被果麦编的《孩子们的诗》收录,年出版首部诗集《姜二嫚的诗》,她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活中的二嫚,乐观开朗,阳光自信,她的诗随意而洒脱,生活中父亲是她和姐姐的小秘书,随时记录他们的灵感,给予他们鼓励。
姜爸爸曾说从两个孩子出生到现在,他已经记录了40多本孩子的灵感,对他而言孩子并不是网友们所说的神童,而是很普通的女孩。
在两个女儿的教育上姜爸爸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大女儿姜馨贺曾说:“我的写作是野生的”。因为她几乎没有上过学,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她已经看过很多书,写过很多诗。她不能理解学校里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不喜欢老师们要背诵课文的请求,就这样她宣布“我不想去上学了”。
在姐姐姜馨贺的眼里,在家里也可以读遍天下好书,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女儿的请求很快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在家学习的姜馨贺读的书比学校更多,以至于父亲都没有精力一本一本的记录下来。
小女儿的教育上爸爸则采用了完全相反的方式,二嫚的性格活泼开朗,她喜欢在幼儿园的生活,喜欢接触自然和社会。
谈及孩子的教育经验时姜爸爸说:“我一直认为,诗歌是通往孩子心灵 的一把钥匙。”
3、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少年
在读二嫚的作品前,我有些震惊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孩子,居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这是什么神仙小孩,而在翻阅网络评论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网友们对于二嫚出奇一致的喜欢。
读完全书我找到了答案,因为二嫚的真实和童真。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去写的,没有刻意伪装成熟的痕迹,也没有装嫩的嫌疑,那时的她就是那么想的。她只是把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看法完全表现了出来。
我们之所以喜欢二嫚的诗不过是因为我们都曾年幼过,都曾向她一样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逐渐忘了童真,也失去了本有的天真。
我们常把简单的事情想的复杂,也常把复杂的事情想的简单,另一面我们也没有二嫚的幸运,有着一直支持和鼓励她的家人。
我们都是童年的那个自己,也都不是童年时的那个自己。
我喜欢二嫚的这本书,喜欢她笔下的每一首诗,连带喜欢她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也喜欢《姜二嫚的诗》中小里声绘制的可爱的图片,喜欢文章 一部分,二嫚姐姐记录的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萌”。就像喜欢多年前的自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