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李谷一开创一代歌风情动华夏大地之二

发布时间:2022/12/31 9:00:25   
北京中科白癫疯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岁月留声:名家名曲颂中华》收录了王昆、郭兰英、李谷一、胡松华、李双江、德德玛、蒋大为等近50位 歌唱家口述实录,记录了歌唱家的艺术人生,重点介绍他们的代表作、首唱歌曲的创作过程。以歌记人,以事记人。

李谷一:开创一代歌风情动华夏大地

接续:李谷一:开创一代歌风情动华夏大地之一

三、矢志不渝路

直入白云深处

当初,面对沸沸扬扬的批评与批判,李谷一想不通、不服气,不创新,怎么求改革?!她认为自己的演唱方法没有错,咬紧牙关坚持探索、创新之路。后来,她从另一层面作了思考,为什么以《乡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歌曲,被视作洪水猛兽地横遭批判?只能说明中国大陆对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在认识上的滞后与死角。

李谷一:乡恋03:25来自知音李谷一的艺术天地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的录音机捎带着港台流行歌曲磁带,大量涌入中国大陆。李谷一听到港台流行歌曲 代表性人物“邓丽君”这个名字是在年。她真正听到邓丽君的演唱磁带,是年在中央乐团一次巡回演出的长途汽车上,也就是距她演唱《乡恋》及遭受批判的两年之后。李谷一与邓丽君的歌风不同,但她对邓丽君的演唱是诚服和赞赏的;正如同邓丽君对李谷一的崇信与相惜一样,她向媒体公开表白:“我要跟她(李谷一)学习的地方很多,她是一个非常非常 的歌手。”并转赠了一盘由她签名的磁带给李谷一。

CCTV“百年歌声”庄奴--纪念邓丽君的访谈专场

06:55

境外传入大陆的流行歌曲,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有灰色、*色、颓废的作品混入其中。

如何添补中国大陆乐坛的原创流行音乐及流行歌曲这一空白,推动中国大陆的轻音乐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李谷一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如果有个团队去努力奋斗,可能结果不一样。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李谷一因《乡恋》而开创一代歌风,因开创一代歌风而倍受亿万群众的欢迎,并由此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走出狭隘观念的误区。年秋,李谷一向中央乐团领导提出建立“轻音乐团”的倡议和设想。中央乐团将意见转呈文化部。文化部批复下来:先搞一个“试验性”的、“轻音乐团筹备组”。

李谷一《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02:52

李谷一对轻音乐团的构想是,乐队以传统西洋乐器、中国民族器乐、现代电声乐器合而为一;声乐将西洋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荟萃并容。表演题材以新创的民族艺术作品为主体,力求新颖活泼、雅俗共赏,形成国内的一个新的音乐品种。

那时,开创一个新的音乐品种,是非常困难的。国家许多部门不知道“轻音乐”是干什么的?支持力度有限,甚至持观望态度。年至年全国展开了一个“反精神污染”活动,马上有人指责“轻音乐就是精神污染!”刚刚进入艰苦筹备不久的“轻音乐团”,忽然命悬一线间。李谷一不顾一切地找到当时共青团中央的胡锦涛、王兆国、刘延东三位书记,又找了当时中央宣传部邓力群部长,陈述了轻音乐的内涵和推动发展的必要性,这样“轻音乐团”才保护了下来。

筹备“轻音乐团”,李谷一面临三大困境。一是经费问题,轻音乐团要依靠演出收入来维持运转。当时一年要有上百场演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李谷一率全团人员一律是坐火车或轮船,再乘长途公共汽车。每到一地,住的是后台,吃的是大灶。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冬季曾经发生医院抢救的情况。轻音乐团买不起舞台上的幕布、灯光、音响,只好去借、去租。有些电声乐器国内极少又很昂贵,李谷一就利用去法国演出的机会,向华人们“化缘”,带回了一架合成器。有位日本朋友,知道这种状况,于心不忍,他从日本“雅马哈”公司定制了一套高级音响和电子琴,赠送给了轻音乐团。

二是人员补充问题,轻音乐团开始没有列入国家编制,没有人员指标。当时,轻音乐团想要几个专业大学生,因没有分配名额而告吹。后来的中国流行歌坛 刘欢、崔健等,都与李谷一接触过,一听他们的演唱就觉得是很难得的人才,但轻音乐团没有国家指标,工资、住房、医疗问题解决不了,爱才的李谷一又心急又心疼,也只能望而却步。相反,有些骨干演员,觉得轻音乐团困难重重,前途渺茫,中途走掉了。

三是没有办公、排练地点。当时,李谷一家的住房面积60余平米,有个14平米的小客厅,当作了“轻音乐团筹备组”的办公室。开核心组会议,洽谈对外演出事宜,编写节目单等,大事小事都在李谷一家中进行。最惨的是开“全团”会,40多人把客厅、过道挤得满满当当,大部分人只能站着。经常赶上李谷一爱人下班,女儿放学,俩人没地方待,只好躲进厨房里,孩子在切菜的案扳上写作业。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李谷一作为轻音乐团领导,事必躬亲。她不仅要带团到各地演出,场场参加演唱,还要关心每个演员的节目设计和编排,连同为全团几十人的吃喝拉撒睡操心,就象个大保姆。

要搞事业,就得牺牲个人利益。那时,正是李谷一创作力最旺盛,也是最走红的时期。她可以演唱更多的新作品,可以频繁的出国演出,可以参加全国各个电视台的各种大型节目。同时,社会上的组台演出,她的出场费是全国 的。为了创建轻音乐团,她只能舍弃一些个人的名与利,她曾婉谢过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演出邀请;她在轻音乐团的每场演出和其他演员一样仅拿十几、二十块钱补助。为了搞好这个团,她顾不上自已的家庭,与丈夫、女儿聚散苦匆匆。女儿小时候叫她“李团长”、“李老师”,很少叫一声“妈妈”。女儿大了,说跟母亲在一起时,就像是“两个女人在对话”,总存在着感情距离。至今,李谷一内心愧疚于家庭,愧疚于女儿,一个为事业奋斗的母亲,犹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中国轻音乐团筹备组”,这一“筹备”就是四年。年才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文化部正式批判成立“中国轻音乐团”,纳入文化部直属院团序列。

中国轻音乐团,从筹备开始,为继十四年。在李谷一带领下,全团演出达千余场。曾奔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演出;为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演出;出国访问演出;参加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和*治活动,受到文化部、地方*府、部队的多次表彰。同时,中国轻音乐团努力创作出诸多的原创作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 的歌唱家、歌手和演奏家。中国轻音乐团,是中国大陆 个 的轻音乐和流行音乐团体,为我国音乐园地增添了新的品种;在改革开放之中,为大陆轻音乐事业发展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

李谷一带队演出

年,中国轻音乐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和作用。文化部在又一次“文化体制改革”中,将该团并入中国歌舞团,但仍保持“中国轻音乐团”名称,相当于中国歌舞团的一个分团。

同期,李谷一被调往东方歌舞团,任*委书记。

年,李谷一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我对中国轻音乐团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天,在国内的音乐百花园中,流行音乐、流行歌曲比比皆是,繁荣发达,中国轻音乐团象一颗种子,已经结出果实。”

年,中央电视台四频道的“对话”节目中,日本 音乐人谷村新司,在视频中称李谷一为“中国流行音乐之母”。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媒体称李谷一为“新时期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开创者”。李谷一于年与年,分获“中国流行歌曲总评榜”的终身成就奖,“中国百事音乐风云榜”的终身成就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1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