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名媛课程10天5万起中国最有钱的阿姨,都
形象管理课程、名媛培训班等各类商业课程在阿姨们身后排起了长队,他们热情地迎接这群“第二次绽放”的女人们——给人生暮年的她们补上年轻时候错过的美学课程、情感教育,然后大捞一笔。
文|戈多
来源|新周刊(ID:new-weekly)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APP,经授权转载
···
▲那些单纯想跳个旗袍舞的阿姨们,也免不了“被忽悠的命运”。/图虫创意
每晚七点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一天里最热闹的时段开始了。
十几支舞队散落在广场上,各个舞队的音响相互掐架,阿姨们不甘示弱,隔空比美。
旗袍舞的队伍最婀娜、最艳丽,入秋的晚风轻轻掠起阿姨们的裙摆。这群平均年龄60+的女人,在人生的下半场舒展开来。
有些阿姨的腰肢舞动得不够自然,步伐生涩,旗袍高开叉处露出安全裤的黑色蕾丝。妆容也不算协调,睫毛过密,眼影失真,唇色不太均匀,粉底缺席——大多数阿姨都是化妆新手。
▲广场上的旗袍队不过没有关系,形象管理课程、名媛培训班等各类商业课程在旗袍协会的阿姨们身后排起了长队,他们热情地迎接这群“第二次绽放”的女人们——给人生暮年的她们补上年轻时候错过的美学课程、情感教育,然后大捞一笔。
身着旗袍的阿姨们,催生出一条“金光灿烂”的产业链。链条上的每一环,都是商机。
1.
/“全球名媛,向世界出发”/
再过两个月,丽霞姐64岁了。G的手机,97G都是照片——除了出生不久的外孙的照片,剩下的都是她参加旗袍协会的照片和视频。
▲加入旗袍协会以后,人生欠她的奖杯全给补上了。/采访对象提供
家里的电视柜、空调上,都是她参加比赛的奖杯、证书。高中毕业以后,丽霞就没拿过奖了,加入旗袍协会以后,人生欠她的奖杯全给补上了。
两年前,丽霞加入旗袍协会。此前,她是小区附近一带的广场舞达人,身板挺拔,气质出众,在姐妹中号召力、影响力首屈一指,朋友圈随便发布一张自己的照片,就能获得80多个赞。
旗袍协会和街头野生的广场舞异曲同工,目的都是锻炼、社交;但又略有不同,前者有统一的组织,凝聚力更强,活动更丰富,主题更鲜明——旗袍为主,其他特色服饰为辅。当然,也更需要“砸钱”——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
年,丽霞随旗袍协会赴迪拜演出,参加某品牌赞助的“世界旗袍歌舞大赛”。
“世界大赛”的准备匆匆忙忙,排练时长不及平时市里的文艺汇演, 会长发话——“上台即兴走一圈就行”。
到了迪拜以后,演出会场被安排在一家当地的剧院,幕布是动态的蓝色海洋,丽霞换上了她人生中定制的最贵的一件旗袍——粉色绸缎绣花旗袍,多元,银幕上的“海洋”塑料感十足,和她的高级旗袍并不相衬。
舞台上热热闹闹,舞台下却有些冷清,不太有“世界大赛”的样子。好在阿姨们表演得尽情尽兴——丽霞在台上走了一圈,获得了“ 个人魅力奖”。
参赛的每个姐妹都有奖拿,都是不同领域内的“ ”,大家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高光时刻”。
▲邮轮之旅,是旗袍协会阿姨们的 。/Unsplash
西餐吃饱了,旅游景点打卡了,还在邮轮上观望了世界 高楼哈利法塔。一程下来,手机里的美照增加了数百张,阿姨们满足了。
不过这趟五天的旅行价格不低,前前后后算下来近万元。此外,有诸多定制行头需要购买,统一的粉色行李箱,元,飞机上穿的制服,元。阿姨们对此毫无怨言——整整齐齐,才像一个团队,有气势,才能“代表”中国。
旗袍协会活动的名字追求大气、排场。随便一场晚会的名称,都会含有“全球”“世界”等国际化的前缀,诸如“全球旗袍春晚”“世界旗袍联盟”“全球名媛”“世界旗袍礼仪皇后”等等。
“与国际接轨”,是旗袍协会活动的宗旨,因为自称身肩“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大使命”,所以相比其他的广场舞流派,“家国情怀”是协会的特色之一。
虽然丽霞从来没有在协会里认识广东地区以外的姐妹,但这不妨碍那些一辈子没出过国的阿姨们争做“全球名媛”,也不妨碍她们“向世界出发”。
哪怕是公园里一场小小的文艺汇演,也会拉上“金色大舞台”的横幅。好在,阿姨们并不在乎有没有真的舞台——反正哪里都可以是她们的舞台。
▲旗袍协会一出街,阿姨们自带光环和气场。/采访对象提供
2.
/“不差钱”的阿姨们
暗戳戳的权力较量/
“旗袍协会嘛,就是个民间的公益组织。”会长助理刘姐强调。看上去的确是这样,入会只要元,基础培训元。对于“不差钱”的阿姨们,这实在是一笔小开支。
不过,但凡加入旗袍协会,不仅人不会闲着,钱包也不会闲着。
旗袍协会的比赛活动密集,各种文艺汇演、游学活动提前占据了全年日历。所有比赛都要缴费参与,而且需要购买配套的演出服饰和道具,大到旗袍、汉服,小到扇子、花伞、头饰。
虽说每笔活动费用不多,统一的服饰不会超过“小几百”,但是一个月参加上几场活动,支出怎么也得在千元上下。
丽霞加入旗袍协会两年,家里的旗袍已经霸占了衣橱的大半个角落,其中,好几件旗袍从来都没穿过,只能在柜子里暗暗吃灰。
经济基础薄弱的阿姨很快就被一次次的活动费劝退,留下那些“不差钱”的阿姨。
如今,全国的各类旗袍协会多达上千家。
但除了小型自发的民间旗袍爱好者团体,大部分的旗袍协会都以“社会组织”为名,行“商业活动”之实。如果在民*部“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