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发展 >> 艺术绍剧秋之白华以当代人的视角触摸历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随着舞台幕布缓缓上升,一群爱国青年们高举抗议横幅,在气势磅礴的配乐下,将现场观众带回到了年。
10月21晚,由浙江杭州萧山绍剧艺术中心演出的绍剧《秋之白华》在杭州剧院演出,这是该中心近年来投入 的一部绍剧现代戏,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的心血。据了解,该剧从最初筹划到搬上舞台,历时近1年半,中间克服了疫情等困难影响,光是人物选型、剧本创作就用了7个月时间,中间开了数次研讨和论证会。最终确定以萧山本土革命先驱杨之华为人物原型,以当代人的视角触摸历史,将红色、爱情与萧山三个重要意象有机统一,艺术地再现了杨之华从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影响,受到瞿秋白等共产*人教育,参加工人运动、追求妇女解放事业的成长历程。
年出生于萧山坎山镇的杨之华,是中共早期 瞿秋白的妻子,不到20岁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是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理论的早期贡献者,也是新中国女工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共*史、中国工人运动史、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像杨之华这样跨越旧时代、投身于新时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革命家,屈指可数,她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以及对中国共产*矢志不渝的信仰一直感染着后人。
国家一级舞美灯光师周正平看了《秋之白华》后表示,以前只看萧山绍剧艺术中心的传统戏,没想到现代戏也这么整齐。分寸感把握到位,不像传统戏模式化,又不像现代戏话剧化,发挥了用肢体说话的强项,不游离于剧种,把绍剧特点保留得很好。
戏剧、影视编剧*先钢认为是最近看的红色题材比较好的剧目之一,情感体验把控较好。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沈勇认为该剧把萧山人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精神搬上了舞台。导演充分发挥了假定性,舞台表演自由、流畅,《秋之白华》让我看到了萧山绍剧艺术中心的整体实力。
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主任朱赟告诉记者:“《秋之白华》是我中心继年在建*90周年创作的红色革命历史绍剧《火种》以后,时隔10年在建*百年之际再次用绍剧形式挖掘杭州本土红色资源,挖掘身边红色历史故事。浙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用本土的传统戏剧来还原本土红色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很有意义。绍剧作为 非遗项目,用绍剧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来賡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丰富拓展‘潮文化’精神内涵的职责之在。本次展演后,我们将对剧目进一步进行打磨和提升,努力使其成为新的绍剧经典。”
(图片由杭州萧山绍剧艺术中心提供)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