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市场 >> 杭州亚残运会的舞台上,这支暖场啦啦队圆梦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徐婷
10月22日傍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前,“大莲花”陆续有观众入座。
表演现场。潮新闻记者杨朝波摄
暖场活动《弯湾向阳花开》中,伴随着“等你来,一起来”的歌声,有一群可爱的人,穿着绿色T恤、蓝色背带裤,举着彩色花球,旗帜在场上挥舞不停,他们活力满满地在场上跳着啦啦操。
这支队伍叫“圆梦亚运啦啦队”,成立于年6月,队员二三十岁,是来自杭州弯湾托管中心的心智障碍青年。
今天在“大莲花”跳啦啦操,是他们的圆梦时刻。
表演现场。潮新闻记者杨朝波摄
今天来圆3年前的一个梦
弯湾托管中心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是国家级“残疾人之家”、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残疾人服务综合体”,现有50余名心智障碍青年在中心接受培训及参加集体支持性就业。此次参加演出的,就是其中的20多位。
啦啦队在排练中。受访者供图
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杭州市婚姻家庭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裘璋群回忆,三年前啦啦队成立时,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也刚刚诞生。他们找组委会借来一只玩偶,大家兴奋地围着“飞飞”打转。
那个时候,他们只是想着,如果能加入亚运,哪怕是当志愿者或者在某场赛事间隙助威,那都是极好的。
练着练着,发现越跳越好,他们自己也有了底气。
今年2月参加开闭幕式暖场节目遴选,顺利通过。
“那一刻所有的家长孩子都很高兴,很多友人也为我们鼓劲。”弯湾托管中心志愿者周虹说。
参加重大赛事暖场表演,孩子们既兴奋又慎重。化妆志愿团队给他们打扮时,平时黏在一起的小伙伴之间都有了“距离感”,和朋友说着:“你不要碰我,我的妆会掉的。”
10月22日上午,化妆志愿团队为啦啦队成员化妆。受访者供图
有些重度残疾的孩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也要在旁边看着伙伴们热火朝天地化妆换装。
有时候,周虹都不敢看他们的眼睛,“那样眼巴巴地看着你,就是想去,但是我们既不能给予肯定的回答,又不能直接回绝,怕他们伤心。”
不过,这些孩子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任务——给演出啦啦队的同学们当啦啦队。每天给小伙伴加油助威,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周虹的女儿朱旻晏也参与了这次演出。“她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都练得很起劲,最怕有人和她说,明天不用练了,所有孩子都这样。”
看着女儿做着喜欢的事情,周虹特别感慨:“弯湾很努力,我们自己也努力,杭州给了我们这个机会,非常感激。”
训练期间。受访者供图
精神面貌永远超越分
“累不累?”
“累。”
“‘大莲花’要不要去?”
“要去!”
这是排练期间常有的对话。
此次表演的啦啦操,有很多三年前就开始练的动作。
三年间,几乎每周都会有志愿者教他们跳操。入选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后,加练更是常事。
中秋前一天,考虑到最终演出效果,原来的演出音乐换成了杭州亚运会志愿者主题歌《等你来》。临时改队形,调整动作,可把他们忙坏了,整个国庆小长假都在训练。
啦啦队挑灯夜训。受访者供图
有些孩子每天练3个小时还不够,晚上回家还主动补课,家长把孩子在家复习的视频发到群里,大家感动得热了眼窝。
“孩子们也承认练习很累,但都愿意坚持。我们每天站在旁边陪着都有点吃不消,孩子们却咬牙坚持。”裘璋群看着,这20多天,是他们进步最快的时段。
进步真是神速啊!
排练结束后,马肖辉同学回家画了一张画。受访者供图
周虹则透露,其实孩子私下也会“互卷”,即使扭伤了,也硬撑着说自己一定可以,就怕有了新动作自己跟不上。还要志愿者们好说歹说,告诉他只是休息一天,没说不让参加,才会去休息一会儿。
但是,“卷”的同时他们还互爱互助。有次某个孩子排练时跌倒了,团队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离得远,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围了上去,手忙脚乱试图帮助小伙伴。
排练中。受访者供图
他们笑得畅快,笑得深入人心。
有时候,反而是陪同的志愿者们深受教育,对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一名家长说:“从技术上来说,他们也许永远也达不到分,但他们的精神面貌,带给人的力量,永远超越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