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人,评弹常常唤起我的某一种乡愁。这来自江南的声音,联结着远去的年代、过往的记忆、惊心动魄的传奇、低回婉转的情感。”在给上海评弹团的一封信里,著名作家孙甘露这样写道。今晚,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上集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该剧改编自孙甘露的同名长篇小说,这是原著小说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后首度登临文艺舞台。早在小说《千里江山图》问世不久,上海评弹团就开始酝酿排演中篇评弹,作品由张裕编剧,特邀王昕轶执导,历经半年策划构思。上集集结了高博文、吴新伯、姜啸博、*海华、周慧、陆锦花、陆嘉玮、王承、吴静慧等知名演员阵容。评弹《千里江山图》分为上下两集演出,上集的笔墨将浓缩在陈千里、易君年、凌汶三个角色身上,聚焦在陈千里临危受命奔赴上海,在特务筑起的铜墙铁壁之中,智取金条、甄别真假“西施”的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评弹团开创了‘中篇评弹’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数十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红色经典。”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以弹词为主体,评话做串联。带着一本《千里江山图》登场的评话名家吴新伯,用评话串联起“谍战剧”里错综复杂的情节。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书迷还是听客都能收获独特的“听书体验”,导演在手法上进行创新,选用了“放大”的方式,在第五回书陈千里与小凤凰的对话中,使用了“戏中戏”的结构,放大了“演”的成分。讲述人和“陈千里”的对话,又把人物角色和演员分离开来,用舞台的方式把“跳进跳出”这一曲艺手段展现出来。此次在大剧场演出,考虑到观众的归感官体验,《千里江山图》灵活运用多媒体投影,灯光的选择也让原本相对平面的评弹舞台层次更丰富。王昕轶表示,在《千里江山图》的排演过程中,主创对于人物的分析和呈现,比以往的评弹作品更为细致,吸收了很多戏剧的表演手法,“舞台艺术,无碍乎是‘人物’和‘情感’,抓好这两点,作品就会更有立体感。”作者:王筱丽文:王筱丽图:上海评弹团供图编辑:王彦责任编辑:邢晓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