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纵观中国古装影视,其服装方面,存在哪些形

发布时间:2023/7/13 2:46:0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148116242762&wfr=spider&for=pc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119/6010261.html

时代性

服装的形象特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影视制作水平、相关行业发展周期、行业标准变化、大众意识和大众审美发展变化等众多社会客观因素影响,也受参与构建群体的主观影响,因而形象设计成果的呈现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并展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

自20世纪初西方电影艺术进入中国,国人开启了漫长的影视艺术的探索之路,这一时期的中国影视行业处于早期萌芽阶段,题材相对单一,总体来说更加强调现实的对内教化作用,而娱乐性不显,古装影视服装的设计也还处于萌芽发展时期,常常直接照搬运用现有的戏曲表演服饰或时装,整体上并不考究;

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影视行业面貌开始发生变化(主要集中于港台地区),古装影视服装设计也在影视艺术家的推动下,逐渐被重视,并发展形成独立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改革开放带来重大契机,内地电视机开始普及到千家万户,电影和电视制作技术迈入成熟时期,古装影视剧迎来发展高峰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历史改编剧和名著改编剧为主要题材经典影视作品。

如内地拍摄的经典四大名著86版《西游记》、9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98版《水浒传》;戏说历史剧《雍正王朝》、《武则天》(95版);香港拍摄的金庸武侠小说改编剧《射雕英雄传》(83版)、《鹿鼎记》(98版);

经典动画作品《天书奇谭》()、《宝莲灯》()等,这一时期的中国影视服装设计已然形成体系,并开始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面貌;

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中国古装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型魔幻仙侠题材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类题材的动画作品大量涌现,出现了一批服饰造型设计精致,且获得广泛好评的古装作品。

如源自网络小说改编的大型古装IP剧《花千骨》()、《三生三世》系列()、《清平乐》()、《千古玦尘》(),动画作品《天行九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古装影视服装设计创作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现代古装影视服装形象以及设计实践,逐渐走向了传统元素结合时代性解读的“泛化”发展路径。

参与古装影视服装形象构建的主体人员,由于个人偏好、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解读方式和创作习性;

优秀影视服装的设计案例,也将对其后的服装作品设计方式形成多方位辐射影响;当前服装设计和舞台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源源不断地为影视服装设计艺术的发展着注入新鲜血液。

因此,在探讨中国古装影视服装之形象构建及其影响这一议题时需要带入发展的眼光,尊重其时代特征。

历史性

中国拥有传承千年的古代文字系统,流传至今大量富有魅力的文学和绘画作品,它们记载着古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风俗习惯,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中见证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也在潜移默化中将文化认同融入国人的思想意识里。

近年来国内中式婚礼仪式兴起,中式秀禾服、明式婚礼服饰装扮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古代装扮复原视频、古装摄影风靡网络,汉服“热”也带起了一系相关产业发展。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一次又一次地进入公众视野中,展现出了国人对探究古人穿着习惯和延续传统文化满怀热情,和乐于将这份美好想象付诸行动之中的情感态度。古装影视服装,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内核在戏剧影视传播域内的形象展现。

首先,其历史性直接表达在“古”之一字上,集中体现在以历史为依托的服饰文化元素的形象基因里;最后的塑造结果也必然受“古代”这一故事背景时间限定,决定于影视服装设计师对传统服饰设计元素的选择和运用上。

演绎服装通常力求通过服装展示某一时期的社会风格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塑造出符合人们心理预期和想象的人物形象,以期达到使作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目的,而古装影视服装设计更是以此为原则,主要为塑造具有古典特征的环境风貌和人物形象服务。

每一个古装影视作品中,优质服饰造型在呈现于荧幕前,都需要经历前期设计、中期对方案进行反复斟酌调整直至确定、以及最终制作三个主要阶段,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传统服饰文化,并将其适当融入实际构建环节中。

其次,古装影视剧的“历史性”还表现在分类标准中,当今中国古装影视服装在不同类别剧作中,对还原度有着不同要求,例如从服饰所服务的题材需要角度出发,按要求从高到低可分为:

尊重历史背景、贴近历史力求再现作品,如各类历史纪录片,科普作品;有具体明确历史背景做支撑或带有大量史实情节的剧目,如《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

有相对具体的历史背景设定,但想象成分较高的剧作,如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长歌行》等;

在中国传统服饰基础上衍生并融入大量想象内容的故事剧或神话魔幻剧,如电视剧《且试天下》、《九州海上牧云记》,电影作品《影》等;

在中国古装影视作品中,服饰设计中元素的运用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题材的表现要求,来适配恰当的“历史性”要素;对于古装影视剧来说,历史性是其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既是基础属性,也是进行服装形象构建的主要依据。

独特性

李昭庆指出:

“每个时期我们的着装形态是人在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最易于直观并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之一,它敏锐、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着*治、经济、宗教、道德、法律、文化等精神观念形态。”

影视服装作为剧中人物的着装,拥有着反映文化和*治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形态的强大承载力,这也是影视服装的共性之所在;

但中国古装影视服装形象由多样化,且各具特色的时代形象共同构成,较之现当代影视服装,可研究内容更加广阔、总量大且价值更高,它既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服饰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特性和魅力,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汉文化圈国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首先,其独特性重点表现于,它拥有深刻的东方哲学文化基因和东方美学审美基因,呈现在由中国历史文化内核所外化的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里,具象化的古代服装形象上;

其次,它的独特性蕴含在其强大的社会功能以及影响力之中,具体表现为,古装剧中服饰文化的正确构建,不仅能够唤起具有普遍性的人民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还能承载独特而又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内容,集中展示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更能以文化为纽带,带动相关经济发展,丰富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服装单元内容,以富有魅力的形象姿态引起他国人士对中国文化进行自发理解的兴趣。

在中国古装影视服装形象独特性的具体展现和运用上,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进入近代以后传统服饰剪裁方式发生剧变,国人穿着方式和服装流行的社会风向开始受到西方影响,“旗袍”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具有重要代表性和时代标志性的传统服饰符号,也是早期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就形象学中“他者”形象、“异国”形象成功建立和传播的一个最典型案例;《大辞海》中“旗袍”一词释义为“中国女性服饰之一。

原意指‘旗人之袍’,源自清代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起初流行于上海,继而风靡全国”。

通过研究中指出“我们所见的旗袍窄袖窄身形制并非直接采取清初满族服饰的窄身窄袖而来,而是经过吸收了汉族宽袖文化,经历时代的锤炼不断的丰富其形制,最终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发展成旗袍形制。”

现代旗袍形制的最初形成源于清代满族服饰,而后在汉族服饰影响下,开始分化和演变,至民国时期逐步形成体系;“旗袍”作为目前中国传统服饰在外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其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其二则受益于优秀影视作品中优质服装形象的对外输出。

例如《花样年华》,《金陵十三钗》等描述清末民国时期故事题材的影视剧;除此之外,名著改编剧《三国演义》(94版)也曾一度走出去,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热播,并在美国及日本社会中引发热烈讨论,掀起“三国”文化热潮;

在历史文化和人物形象的输出上它们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但对中国繁衍至今发展延绵下来的56个民族,不同朝代延续保存下来的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总体来说,这些服装形象构建也就显得较为单一。

但随着近年古装影视作品制作水平逐渐提高,涌现出了一些服饰贴近历史,且具有不同朝代文化独特性和服饰观赏性的宫廷题材影视作品,如《甄嬛传》、《大明风华》等;充满想象意味的仙侠题材古装作品如《三生三世》系列;

题材新颖的权谋IP剧《琅琊榜》、《庆余年》等,这些优质影视作品中优质服装的实践创造,使当前中国古装影视服装的整体形象愈加饱满,也为当前服装新形象的建立提供了更多参考内容,逐步打破了以往旧形象的单一性,但对古装影视服装独特性的发掘和利用需要进一步深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3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