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优势 >> 万达要讲好丹寨小镇的故事有多难
丹寨万达小镇的鸟笼小院,是一个颇有特色的网红打卡地。我们和鸟笼非遗传承人杨雪亮的对话就发生在这里。店铺内高高低低挂满了大小不一的鸟笼,星星点点的光亮从鸟笼造型的灯里投下,构筑了一个奇妙的光影世界。
但早春时节的阴雨让多数游客失去了拍照打卡的兴致。少了一些拍照游客对杨雪亮来说倒算不上烦恼——毕竟光顾鸟笼小院的大部分客人,真的只是来拍个照而已。
有些客人问过鸟笼的价格会试着砍价。杨雪亮嘀咕,“他们像买菜一样。‘你这定价元是吧?卖不卖?’”每当这时他会很想告诉这些客人:“你想照相就照好了,不要用这些话来看扁我们匠人。”
卡拉村的鸟笼非遗的定价
制作鸟笼的技艺来自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那里人人都会制作鸟笼,杨雪亮也是其中之一。当地少数民族喜斗鸟,本地楠竹被卡拉村村民就地取材,制成了圆、尖、扁、上小下大的罗汉肚、腰鼓形等造型不一的鸟笼。
鸟笼的制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卡拉村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一个好鸟笼的制作过程融入了制作者对鸟的观察和了解,不同体型、习性的鸟适合的鸟笼大小、笼丝间隔、形状等都有讲究。
这是一项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技艺,但其传承仅限于卡拉村。卡拉村村民世代在村里做鸟笼,在交通不便、宣传和销售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卡拉鸟笼很难被卖到比丹寨县城更远的地方了。
杨雪亮的丹笼工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笼公司”)成立于8年,是卡拉村最早成立的鸟笼制作公司。以鸟笼、蜡染、古法造纸和锦鸡舞为代表的丹寨非遗文化,则是丹寨万达小镇在规划阶段选定的切入点,能使其与贵州地区其他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形成差异。年,杨雪亮在丹寨万达小镇邀请下入驻鸟笼小院。
丹笼公司近两年销售收入的上涨,应该也有丹寨万达小镇的一份功劳。年,公司的销售收入为万元。年,鸟笼小院开业。年,公司销售收入近万,其中订单收入占2/3,来自外省的订单较年上涨一倍多。公司对外承接订单后,通过卡拉村的鸟笼制作合作社向村民派发订单,并向合作社收购村民制作的鸟笼。
我们面前的小鸟笼售价元。杨雪亮相信,这个纯手工制作、对制造工艺要求甚高、耗时十多天的鸟笼值得起这个价格。“你看它的笼丝,要拉多少遍才能达到这种程度,纯手工一根根地拉,每一根要拉很多次”。手工拉出的笼丝,具有机器制作的鸟笼无法具备的韧性。
但传统手工艺品高昂的价格,显然并非每个踏进鸟笼小院的游客都能接受。
这也是为何负责小镇运营的丹寨县小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管公司”)员工会一边协助非遗商户在“丹寨万达小镇”小程序中上线产品,一边半开玩笑地表示,“非遗商户是最让人‘头疼’的”。“同样一个东西,块卖10个,和块卖个,哪个划算?肯定是块卖个划算。但他们不懂,他们觉得我的东西值一千,那就得卖一千。”
小镇给到非遗商户的支持力度不小。非遗商户的店铺都是精装铺,交付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装修。年、年,小镇商管公司还曾联合40多家万达广场采购非遗商户的产品,并帮助这些商户拓展销售渠道。
在这位商管公司员工看来,“非遗传承人都是只有技艺,不懂营销、不懂推广”,而选择以非遗文化为底色的丹寨万达小镇必须思考以何种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技艺不仅被人们所认识、也被市场所认可。
杨雪亮表示,相比当地其他只生产鸟笼的厂家,丹笼公司已在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鸟笼造型基础上改造的灯饰是丹笼公司的产品之一,景区、特色酒店、农家乐等都是其客户。但价格的让步空间却十分有限,“几天功夫才做出一个鸟笼,别的不算,你也要把人工工资算进去”。
好看的丹寨故事怎么讲?
丹寨万达小镇共引入非遗体验商户26家,建有三个非遗小院:鸟笼小院、蜡染小院和造纸小院。如果你愿意沉下心去了解,它们可以是丹寨故事的一个入口。
非遗文化不是丹寨故事的全部。
丹寨县境内有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水族等21个少数民族。丹寨县人民*府门户网站信息显示,丹寨县总人口17.4万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以上。
在丹寨万达小镇原尤公文化馆改造成的“云上丹寨影像展馆”,集中展示着“云上丹寨摄影月赛”启动以来的优秀作品,每月更新,主题涉及人物、风景、苗侗族风情……在展馆组成一幅关于丹寨的故事长卷。
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曾这样高度评价云上丹寨摄影月赛活动:“丹寨摄影月赛吸引了大量的摄影师来到丹寨拍片,通过他们的摄影作品,美丽的丹寨得以让更多的人知晓,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丹寨旅游,带动丹寨脱贫致富。”
如果说博物馆展出的是一个视觉上的丹寨故事,那么另一个丹寨故事则流淌在一种曲调独特的音乐中。从早到晚,总能听到这种声响极具穿透力的乐声从小镇的某个角落传出,出自一种苗族传统乐器——芦笙。
在小镇里吹芦笙的人们,都来自距县城不远的排牙村,那里男子从小学吹芦笙,女子从小学跳芦笙(注:为吹芦笙伴舞)。在一间名为苗乡侗寨的饭馆里,我们见到了一位芦笙表演非遗传承人的儿子、一个在饭店迎宾队里吹芦笙的青年。在离家打工的十六年里,他和几个同乡在深圳、上海先后在各种民族特色酒店演奏芦笙,丹寨万达小镇的开业让他终于有机会在自己的家乡以吹芦笙为业。
迎宾队有男有女,男生吹芦笙,女生唱祝酒歌,这对于来自外地的游客是颇为新鲜的体验。一个迎宾队的女孩觉得,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表演“高山流水”等祝酒节目,以及与游客的问答互动,“把我们的苗族文化宣传出去”。
在挖掘与宣传丹寨当地文化方面,丹寨万达小镇有着大手笔的投入和令人瞩目的动作。年7月3日,耗资数千万元、由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万达集团联手打造的大型苗族歌舞情景体验剧《锦秀丹寨》在丹寨万达小镇的锦秀剧场完成首演。剧目“以丹寨苗族锦鸡传说为蓝本”进行提炼和神话,讲述了“娜悠、岜尤的忠贞爱情和苗族史上伟大的迁徙之路”。
根据相关报道,全剧分为“稻花神祭”、“涿鹿恋歌”、“向南向西”、“枫茂方尤”、“爱洒人间”、“图腾之舞”六幕,在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可伸缩高清LED显示屏、水火喷泉、数控水帘、水中升降舞台等科技手段,将让观众在全方位、多感官的观剧体验中对苗族历史文化有更为饱满的感悟。在携程旅行网,《锦秀丹寨》演出目前的评分为4.7分(满分5分),从评论不难看出,震撼的舞台效果为演出增色不少。
兴许是为了打破语言的阻碍,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深入了解丹寨苗族的传说,尽管当地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新旅界注意到《锦秀丹寨》的台词和若干歌曲均使用了普通话。
进得去的“茶”出不来的“酒”
语言也许不是小镇讲好丹寨故事的唯一阻碍。
万达给丹寨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和视角。正规的商业管理方式、“万达”系的影院、游戏城、甚至丹寨县的第一家德克士,都向这个略显闭塞的县城展露一片前所未见的天地。
“轮值镇长”项目则像一个通道。电影《父子雄兵》的公益点映、嘻哈音乐专场表演、世界小姐的T台秀、全球科幻作家工作坊……这些活动仿佛存在于和丹寨完全不同的别个世界,而在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的镇长们的努力下,它们也出现在了丹寨。
另一方面,采用摄影、短视频、直播、文章等多种形式向外界宣传丹寨的风景、美食、少数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镇长不在少数。为了让更多的国外游客认识丹寨,第64任“轮值镇长”、孤独星球(LonelyPlanet)旅行指南丛书的作者与前编辑柯锐思还曾把丹寨推荐给《孤独星球》创始人,希望把丹寨列入丛书系列。
以“52个镇长”命名的轮值镇长项目曾在年戛纳国际创意节上斩获铜狮大奖,它在传播效果上的成功毋庸置疑。每一位镇长都在丹寨创造了一个新的故事,也以自己的方式对外讲述了一个关于丹寨的故事。
在镇长们创造的丹寨故事中,没有比第13任镇长刘殿兴的故事更有意义的了。在丹寨县委、县*府的支持下,刘殿兴“镇长”与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共同策划打造了丹寨扶贫茶园,让很多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没有任何其他技能的贫困农户在劳动中寻回了生活的尊严。
贵州省是中国种植茶叶面积最大、茶叶出产量最大的省份,茶叶产生的价值在全国却在倒数之列。“没有品牌,没有工艺”。拥有“国家茶叶评审员”资质的刘殿兴是中国最懂茶的人之一,十分清楚贵州茶叶制作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让绿茶颜色好看,杀青温度不够,压分量不说最重要的是对胃的刺激大。贵州本地的红茶,烘干成茶后的精制工序都是没有的,只能算是半成品”。
在他为丹寨研制的丹红(红茶)、丹绿(绿茶)两款茶叶销往全国各地并广受好评之前,刘殿兴做的重要事情是亲自上阵,从种树堆肥,到炒制选叶,教会当地村民怎样做出纯净的好茶叶,又亲身传授,让丹寨万达小镇茶叶店的店员了解茶道。
如今,但凡对丹寨万达小镇稍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