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邵洵美唯美诗人的标签,却代表了民国文人洒

发布时间:2023/3/13 9:10:39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51110/4724119.html

翻开民国文化史,在中国当代这个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起始的文人整体,它呈现给人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其特质是风流倜傥,多情而又唯美。

其中,作为代表人物新月派诗人:邵洵美。更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当拂去历史的尘封,发现一个被人多少有些遗忘的民国风云人物,邵洵美却以一种别样的风彩,给人一种新的认识。

邵洵美(一),原名云龙,笔名浩文、郭明、荆蕴、唐尧、荀枚等。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上海。他是名门世家,祖父邵友濂曾代表清廷出使俄国。后任苏松太道台。生母为清朝实业家盛宣怀四女儿,其妻盛佩玉是他的表姐,盛宣怀之孙女。

邵洵美少时就读于圣约翰中学和南洋路矿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在中学期间就尝试写新诗。年冬赴英于剑桥大学留学,后又到法国学画,其间加入徐悲鸿、张道藩、谢寿康、江小鹣的“天狗会”,并成为中坚力量。

年5月,邵洵美回国。参与了滕固,章克标,方光焘的新文学社团“狮吼社”,出版了新诗集《 与五月》,译诗集《一朵朵玫瑰》、《琵亚词侣诗画集》、《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忆》、《花一般的最恶》等,由此,在当时的文坛崭露头角。

年春,应徐志摩之邀,加盟新月书店,参与了《新月》和《诗刊》的编辑与创刊。并有其诗作刊于《新月诗选》,自此,成为了“新月派”诗人群体中的重要人物。

不可否认,邵洵美诗歌与文学的创作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也许,自身留学西方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氛围,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一员,他的诗作多为唯美且多情之情怀的流露。在他的代表作:《季候》中就可见其一二:

《季候》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 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

细品此诗,极见了其中那些唯美多情的缠绵。且读完以后给人一种含蓄之美,诗人是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表现自己和恋人相处时的态度变化,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其中感情情绪的交织。有人评价他的诗:“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的女人”。的确如此!

然而,当我们回首那个时代的时候,在刚脱离几千年封建文化禁锢之时。民国的文化舞台上的诗人文士,于追求新思想,追求新的精神灵*的方面,有着一种现实的需要。在西来文化的影响下,唯美浪漫渐成一种风气,这是个群体性的特征。其同时代的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等也有其相同的特质。无非是在邵洵美的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诗言志,诗的风格形成,大多于诗人的个性与情感生活有关。回溯邵洵美的个人情感经历,显而易见,个性与生活的态度,其实,都反映到了诗人作品里。

据史载:邵洵美恋上表姐盛佩玉时,见其名取之于《诗经》中《郑风.有女同车》“佩玉锵锵”之意,随即,也从“洵美且都”中“洵美”二字作为自己之名,以表示爱慕之心。可能是诗人的特质使然,也许是缘分的注定。邵洵美在与盛佩玉结婚育有几子后,又与另一外国女人同居了多年。从而,成为轰动了当时上海滩的传奇事件。她就是美籍作家:项美丽。

项美丽,年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圣路易城。年作为《纽约客》的纪者,来到了上海,也因此相识了邵洵美。并由邵洵美引荐访问了宋庆龄,使之其后,她写成了《宋氏三姐妹》传记,而使她名声大噪。

至于她和邵洵美的感情如何发展到情人关系,史上多有记载:项美丽一见到邵洵美,就为他那鼻高面白,近似于混血的面容而惊异,更为他的才气与流利的英语而倾倒并生发爱意。其后,他俩人就双双坠入爱河,并在上海福州路江西路拐角处,“都城饭店”正式同居。邵洵美还把项的原名“艾蜜莉”改为了“项美丽”。更为奇异的,项美丽还和洵美之妻盛佩玉成了好友,与邵家上下成了和睦相处的朋友。

但世事的变幻,远不能使人把控。“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邵洵美与项美丽一起离沪同赴香港,在完成了对宋家姐妹采访后,邵洵美只身回到了上海。从此,俩人非正式地分手。直到二战结束后,邵洵美才在美国重新见到了项美丽,但项美丽已嫁他人。

俩人分手后,在邵洵美的内心中,其实对项美丽还是情深意笃的。从他给写给她的信中,也可见其情意的存在。他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

“你就不能像我爱你一样爱我,并且经常给我写信吗?一个人怎么能如此轻易而迅速地忘掉一个人呢?根据汉语来看,那么你根本不爱我。我没告诉过你吗?汉语的爱叫作相思,相互不止息的思念。”

对于邵洵美这段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怎么看?归根结底地来说是,这和家庭出生环境,所受到的教育,个人个性,及时代形成的氛围有关联。

有人说邵洵美是“纨绔子弟”,自然,他家世显赫,本人也颇具贵族气质。在中国当时多灾多难的时代中,风花雪月下唯美抒情。平日里犹喜好酒好*,并认为*博有诗意,时常自诩为:“*国诗人”。确实和当时的时代,不太协调。

但也有人称他为“小孟尝”,凭借着丰厚的家产,经常慷慨地捐助支持他人。直至 把万贯家财,全贡献给了中国出版事业。曾经听他的小女婿和我亲言:邵洵美曾在新月诗社最困难的时候,是他出资使新月诗社度过了难关。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时代。在西风渐进的时候,出现了一众与传统认知,不尽相同的人物,不是偶然和个别现象。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分子,邵洵美既跳西洋舞,也穿长衫;又自喻“唐人风范”地,每次出门都施涂胭脂。

他写诗画画收藏书籍,在家里常常组织举办龙。一切的生活模式,特别是作为民国的美男子,并有着和项美丽那一段传奇经历,也就更容易世人帖上风流倜傥多情唯美的标签。

但在历史上,邵洵美不仅仅是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翻译家,和出版家。他一生中除了留下了许多唯美的诗歌外, 的贡献,莫过于翻译出版了英译本《论持久战》。

中年及晚年的他,历经磨难,生活坎坷,但诗人的他个性依然不变。而当回往过去的时代,邵洵美作为一个具备鲜明特征的人物,其洒脱唯美多情的特质,将成为我们 的记忆!

题外话:为什么想写起来邵洵美。其实,我和他的后人颇有渊源。我少年时代居住在民国英杰陈英士故居。当时,仅一块板壁之隔的邻居,就是邵洵美的小女婿吴立岚(民国大律师吴凯声之子,媒体人吴征,杨澜夫妻的伯父)小女儿邵阳。年夏天吴老先生和邵阳夫妇,还来我工作的山庄度假。每每念起邵洵美和民国往事,都心生感慨,随成此文!

参考资料:陈子善主编:《洵美文存》,盛佩玉回忆录《盛氏家族一邵洵美与我》和邵洵美后人口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9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