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敏读会本周活动曲祖元声今犹在

发布时间:2023/2/13 9:47:30   

元代高则诚所作《琵琶记》,这部被赞誉数百年的南戏作品,是昆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尤以曲牌格律、音乐格式等被视为昆曲典范。明代曲学大师王骥德称之为“曲祖”,戏曲理论家何良俊称之为“绝唱”,文学家王世贞称之为为“冠绝诸剧”!讲座将从《琵琶记》的创作背景、演出历史、昆曲呈现等多角度出发,解读赏析这部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经典著作。

推荐书目

《硃订琵琶记》(元)高明(著)

主讲人

俞永杰(艺名俞妙兰)昆曲编剧、青年昆曲家。先后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戏曲文学创作艺术硕士。年起师从叶鸣兰、洪云艳、周瑞深、张世铮等老艺术家学习京昆表演艺术,谙通昆曲曲牌与音律,擅长唱曲、填曲、擫笛、拍曲、制谱,并能彩爨。撰有原创及各类型昆曲剧本数十种,其中原创昆曲大戏《乌石记》、新创昆曲大戏《孟姜女送寒衣》入选、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近年致力于昆曲曲律学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昆曲律理系统研究》于年获得上海市哲社办“冷门绝学”科研项目。现就职于上海戏剧学院,从事戏剧文献、昆曲剧本创作、曲律研究、昆曲表演研究与戏曲写作教学工作。

讲座时间:年6月13日星期日13:30—15:30

讲座地点:闵行区名都路85号闵行区图书馆8楼会议室

温馨提示:携健康码、口罩入场

《琵琶记》

文郑振铎

高明字则诚,永嘉人,至正五年(年)中进士,授处州录事,辟丞相掾。方谷真起事,他避地于鄞之栎社。,他的文名盛称于世,《琵琶记》尤为当时人所赞许。朱元璋也甚喜此剧,即位时,便欲召他到金陵,他以老病辞。不久,病卒。著有《柔克斋集》。

《琵琶记》共四十二出,它的内容是如此:蔡邕与赵五娘结婚才两个月,他父亲便要他到京应举。他不得已只好辞了高年的父母与热恋的妻而上道。到京后,以高才硕学,得中状元。牛太师欲以女嫁他,他再三不肯,又上表求归。牛太师请天子主婚,又不准他回去。他只好勉强地留在京中与牛小姐结婚。这时,他家中因他出去,显得穷困万状,只有赵五娘一人侍奉老人,营求衣食。后来老人只有几口淡饭吃,五娘自己则什么也没得吃,只好强咽糠枇充饥。婆婆死了,公公又死了。她将头发剪下,想去卖了办理丧事。又用麻裙包土来筑坟。然后背着公婆的真容,拿着一把琵琶,到京去寻她丈夫蔡邕。她至牛府,与牛小姐相见,被留居府中,说明了一切,乃知她丈夫并非贪名逐利不肯回家,却是被人逼留在此。蔡邕回府时,牛小姐与他说知,他才知父母俱已亡故,便大哭着与五娘相见。他们同回祭墓。后来他与五娘及牛小姐同过着很安乐的生活。全剧便于此告终。高明此剧的文章很典雅,与《拜月亭》是同类,而与《白兔记》《杀狗记》则雅俗殊异,所以许多人都极顶地称许他。第二十一出叙赵五娘强咽糠枇事尤为评者所称。

糠和米本是相依倚,被簸脆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与夫婿,终无相见期。丈夫,你便是米呵,米在他方没寻处。奴家恰便似糠呵,怎的把糠来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膳得公婆甘旨!

这一曲实为全戏的最警策处。相传则诚居栎社沈氏楼,夜案烧双烛,填至吃糠一出,句云“糠和米本一处飞”,双烛光交为一,因名其楼日瑞光。这虽是一段神话,然这一个好曲原足以当此种神话的夸饰而无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5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