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优势 >> 中纪委机关刊批quot调研沦为舞台剧
当前,全*正在大兴调研之风,然而,少数地方的调查研究看起来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干部群众却大喝倒彩、怨声载道,原因就在于形式主义作祟。有人批评说,调查研究本应是实打实的“纪录片”,却被弄成了虚对虚的“舞台剧”。
说起来,把调研变成形式主义的“舞台剧”,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调研队伍阵容强大,“主角”“配角”照本宣科;每到一处,基层干部等一帮“群众演员”把早已准备好的“邀功式”汇报和“搔痒型”问题作为台词流利诵读一遍;调研地点经过充分的“舞美设计”,以保障整场演出不出现穿帮镜头。说实话,演好这出“舞台剧”并不容易,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撞戏”的情形。比如,短时间内一个地方要接待好几支调研队伍,“配角”和“群演”不够用,基层干部还得来回“串场”,疲惫不堪。最辛苦当属“字幕组”,通宵达旦赶制文字图片材料。一场调研下来,“台前幕后”的人都按照脚本完成预设套路,至于调出什么问题、研出什么结果,没人真正关心,只要上头能交差、下面能过关,便算皆大欢喜的“全剧终”。
尽管如此调研费时费力,但参与双方却似乎都深陷其中乐此不疲,个中原因值得深究。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官僚气太重,派头十足,嫌田间地头尘土飞扬失了“身份”;有的虽然想了解实情,但是前期准备不足,到了现场“两眼一抹黑”,只能任由他人带着“走过场”;还有的好大喜功,明里暗里透露出“报喜不报忧”的偏好,对暴露出的问题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基层干部也只得“投其所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样的调研可以想见肯定收效甚微、遭人诟病,调研者埋怨基层走过场、欺上瞒下,基层干部也有一肚子怨气:一天甚至要接待好几拨调研组,东奔西跑是常态,如今还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