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汉服风靡网络,原来这种审美才是真正中

发布时间:2023/2/21 21:47:31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119/6010261.html

这两年汉服多次出现在普罗大众的视野中,不管是各种汉服活动,汉服表演,还是汉服登上综艺舞台,都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可以说,汉服推广的进程中,这些将汉服穿出门的朋友们,贡献了巨大的推动力。以前我们都是默认影视剧中的古装是我们的传统服饰,这些汉服爱好者们不断的科普,告诉我们,其实历史中人们的真正审美,是这个样子的。而如果想要看到古代真实的色彩,就不得不提到传统服饰复原的研究团队“中国装束与乐舞”,原名复原小组。除了去看博物馆,我们还可以去看他们的走秀。和现代的秀场完全不同,这里使用灯光营造出昏暗的陈旧的氛围,模特们身穿复原服饰,有条不紊的走到观众们面前,让这些被埋葬了千年的色彩,再次重现世间。

其实汉服和古装大不相同,古装剧中的服饰,是借鉴了历史传统服饰的外形,再用现代服饰的制作方式制作出来,经过这么多年影视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独立于所有服饰之外的风格。后来商家们为了增加销量,就将这种风格融入到传统汉服之中,制作出了现代汉服。反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是没有这些服饰的。其实古代人的审美并不比现代的差,了解一点清朝历史的就知道,乾隆和雍正的审美就有着极大的差距,乾隆喜欢杂乱和丰富,而雍正推崇极简,其实古代审美和现代人创作的古装剧审美也是类似。古装剧中的服饰,存在感极强,颜色华丽,布料反光,很是廉价,而传统服饰,布料染色之后,大多会有种灰色调,就像现代流行的莫妮卡灰,是一个道理。这种灰色覆盖在各种色泽之上,形成了传统服饰的独特风格。

其实我们并不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汉族的传统服饰,在历史课本中,曾经出现过一件衣服“素纱禅衣”,这件衣服出土之后就震惊了传统服饰界,它的重量极轻,只有41g左右,使用蚕丝织成,是穿在衣服外面,有防尘的作用。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这样的服饰,为啥要专门做这么一件衣服用来防尘。可是看到这张复原的图片的人,都会被这种搭配产生的美感震动。不管是多么艳丽的服饰,搭配这么一件纱衣,都会产生朦胧柔和如月光一般的效果,这也是古代人的智慧。其实,古代的颜色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么稀少,而是有很多种,植物染料和矿物燃料,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秦朝尚黑,就是因为当时黑色的布料最难染就,唐朝崇尚靛青,魏晋尚白,到了明朝,宝蓝,大绿开始充斥在各种画作之中。

每个朝代的审美和服装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回看,也会经常看不懂当时人们到底怎么想的,比如唐朝时期的仕女妆容,初看只觉得恐怖,仿佛在脸上涂的腮红太多,可是真的有人不相信,专门找来大脸庞的模特,涂脂抹粉之后发现,这样的妆容还就是要丰腴一些的人装扮出来才好看,可见妆容也是随着社会的潮流而改变的。服饰亦是如此,很多人说汉服圈中的人抵制改良,殊不知现在市场上 的汉服,就已经是改良之后的服饰。

因为汉服改良的要求就是,基础不变而添加或变化细节,两片式的下裙是为了让衣服不容易掉,增加了放掉的松紧带,同样是现代人的智慧。汉服能够进入我们的生活,改良和复原是同样重要的,在时间的轴线上,一个向后走,寻求复原汉服的真相,一个向前走,让汉服能够更加贴合生活。有人说,市场是一个圈,放在汉服上也是一样。千年前的服饰,如今再看,依然能够被那份美丽震撼,依然希望自己也可以有这样漂亮的衣服。这是汉服对我们审美的改变。

身为汉族人,我们从小很难接触到关于中国传统服饰中汉族的这个分支,所以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相应的减少,而汉服的再次出现,也让我们能够重新拾起小时候对历史故事的幻想。传统服饰中包含了许多知识,朝代的更迭,服饰的融合与淘汰,还有其中复杂的美术知识等等,爱好是 的老师,汉服吸引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有人说,不管是因为喜欢的汉服, 都会落在明制汉服的坑里。唐制汉服和魏晋制服饰,如今已经受到影视剧的影响较多,而明朝背景的影视剧很少,也让明制汉服在进入市场后,得以保持原来的状态。

这三者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并且明制汉服更容易分辨,她更加华丽,端庄,更有仪式感,更适合作为一个民族的礼服在重要场合出现。明制汉服中的一点,也是我们现代服饰中几乎完全杜绝的,就是华丽。目前市面上流传最广的明制汉服,就是上袄下裙的组合了,普通商家会选择红色蓝色这样的经典搭配,而传统服饰商家更倾向于长袄和马面裙这样的搭配,所以织金和妆花这两个工艺开始被人们推崇。与织金相比,绣花就显得有些小家碧玉了,因为织金是直接使用金属线织到布料中,妆花也是类似,这样布料出现的花纹和底布是一体的,并且视觉效果非常奢华。

有人曾经发过一张冬天的火车站的图片,戏称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件黑色的大棉袄,图上的人们就像密密麻麻的蚂蚁,而传统服饰就不同了,颜色多样,风格迥异,或清新或华美或端庄,美丽的事物总是能够吸引到更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6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