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干货分享著名导演罗云在河南省导演人才培

发布时间:2022/12/25 14:43:49   

罗云,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导演。曾历任河南省越调剧团、河南省曲剧团、河南省豫剧一团副团长兼导演。现任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导演。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剧协理事、中国导演学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中华戏曲影视艺术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中华河南豫剧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原根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戏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导演学会会长。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创作中心特约导演,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

讲座分为五个部分

一.关于导演

二.关于导演艺术特征

三.导演与剧作者

四.戏曲艺术的假定性

五.我省戏曲导演艺术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1

关于导演

就世界范围内导演的出现是在19世纪初,德国的梅宁根剧院,梅宁根爵士是导演 人。他强调集体表演,拒绝明星制,主张集体统一融合,建立了完备的导演制度,是 位现代导演艺术家。前苏联的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早年曾到欧洲各国考察戏剧艺术的各种流派,如法国的大演员表现派的代表人物老哥格兰,意大利的大演员,体验派的代表人物萨尔维尼等。梅宁根带领剧院在欧洲各国演出产生巨大影响。斯坦尼是在莫斯科看了梅宁根剧院的演出,不仅看演出还看排戏,领悟到梅宁根一套有效的排练方法。斯坦尼进行分析研究并组织剧团做了大量的艺术实践,及对舞台表演的总结,尤其全面研究了梅宁根的导演艺术,形成了完整的斯氏体系,他是欧洲体验派表演的集大成者和发展者,开创了戏剧表演艺术的新世纪。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聘请苏联专家列斯里、古里耶夫讲学。省话的佟守泽、戏曲的杨兰春等都系统的学习了斯氏体系。

高宇先生认为,中国的 位戏曲导演是清代的李渔,他不但写剧本如《风筝误》等,还组织家班参与导演工作,他的著作《闲情偶记》,对于剧作、表演有独到的论述。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的洪深先生回国后,在上海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一剧,并把文明戏定名为话剧,他是中国话剧的 导演。受其影响一些熟悉戏曲,热爱戏曲的新文化人,陆续参与到戏曲剧团的创作和排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导演意识的觉醒和导演工作的专业化。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上海的雪声剧团(越剧)、陕西易俗社(秦腔),延安平剧院(京剧),先后出现了由编导通盘筹划排演新戏的创作,如吴琛、阿甲、欧阳予倩、张彭春等人。

罗云为常香玉排演《红灯记》▲

随后,河南也出现了王镇南、史樹明为常香玉编导“五部西厢”,还有后来的《打土地》。樊粹庭与陈素真合作八年之久,为陈素真编剧导演了12部戏,他是河南戏曲名符其实的导演 人。而把河南现代戏推向全国,开创河南戏曲的新纪元,是戏曲编导艺术大师杨兰春先生。

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时,副院长、导演艺术家吴仞老师曾说:导演只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加强减弱”四个字的内涵,就能成为一名好导演。的确在大量的舞台实践中已被艺术对比辩证法得以证明。

前苏联的大导演斯坦尼的合作者丹钦柯指出:导演是组织者、指挥者、演员的镜子。有人认为:从舞台意义上讲,如果说剧本是“一剧之本”,那么导演就是“一剧之*”。王晓鹰导演深有体会的说:“一部戏演出似乎导演什么也没做——观众听到的人物语言是剧本赋予的,看到的人物形象是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是灯光舞美设计的,但导演是将这一切扭合到一起,是对演出灵*的把握”。当记者问曹其敬导演:“从事导演工作这么多年,您 的感受是什么?”她回答的很干脆:“导演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总工程师”。她特别强调导演的综合能力。

罗云为虎美玲导演《大祭桩》▲

前几天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