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追光少年的夏天

发布时间:2022/10/18 15:21:58   

夏天是什么样子?烈日下的奔跑,晚风吹动的发梢,可乐里冒出的气泡……我们可以在清晨的田野里,看四五点钟的太阳,也可以在夜晚的海边,听着浪花呢喃赞叹星空。

6月末,虽未到盛夏,可这里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35℃,阳光刺眼又灼热。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渐渐染红了明朗的天空,白天的闷热变得清爽了许多,连风都变得柔和了起来。

不远处楼顶上正在举行的一场夏夜星光音乐会,是一支名为“追光者”乐队的 次非正式“演出”,这群追光少年一直以来的心愿,终于在今天得以实现。

追光,少年,星光,音乐。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让夏天的感觉扑面而来。

追光者,是这支乐队的名字,但也不仅仅是这支乐队的名字。

这也意味着,有特别的故事会在这里发生。

“足够热爱,每个人都是追光少年”

山脚下的一座试验靶场里,有一群以光电测试著称的试验团队,因为天天与光电打交道,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追光者”。这是一支年轻的试验团队,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让他们渐渐在*内外小有“名气”。

音乐会有一个环节,“追忆似水年华”,大家看着一张张老照片,感慨万千。

在团队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基础设施也陈旧不堪。“挺难的,就觉得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干。”助理工程师杨凯平回忆起刚进团队时的情形,坦诚地说。

为了尽快让大家适应新环境,大队*委想尽各种办法改善官兵生活工作条件。

“团队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上。”成立之初的*委扩大会上,*治委员赵刚的一席话,让大家瞬间拧成了一股绳。

工程师赵玉慧与乐队合作一首《追梦人》

“就觉得前两年,自己一直在连轴转。”工程师赵玉慧作为起初 的一名女将,加班加点是常事。自己在办公桌一侧写方案,女儿就在另一侧写作业,刚开始女儿还总是问她什么时候能回家,她总说“快了快了”,但每次都会加班到后半夜。后来,女儿也懂事,不再追问,困了就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觉,默默陪着她,等她下班。

办公楼重新粉刷,健身房、图书屋、身心减压室也建起来了,办公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工作劲头更足了。

起初面对着全新的专业性质和职能要求,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学,一项一项钻,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慢慢地在专业领域练就了精湛技艺,成为了光电测试领域的“行家里手”。追光团队也从起初的十余人,扩大到现在的近百人,“追光者”的名气也逐渐打响。

乐队贝斯手助理工程师王柯鼎用一首说唱掀起音乐会高潮

“我喜欢这个名字,有那种向前冲的少年感。”45岁的工程师华创录在音乐会上演唱了一首《少年》,瞬时燃爆全场。作为团队里的 “大拿”,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带领团队里的年轻成员在光电测试领域摸爬滚打数载,最终让团队专业能力由无到有,由弱变强,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奖,“我始终觉得,‘敬业’二字不只是对手中事业的热爱,更多的还有对自己内心的尊重。”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称作“少年”,因为热爱,每个人都可以是追光少年。

“这里没有海鸥和沙滩,但少年的眼里就是星辰大海”

团队库房里有一把不知谁留下来的破旧吉他,一根琴弦已经断裂,被随意丢弃在角落,上面满附灰尘。

工程师廖俊勃在收拾库房的时候发现了它,拿起端量后,觉得还能用,便将这把旧吉他带了回来,擦了灰,换了弦,又重新做了保养。轻轻拨动琴弦,美妙的音符从手中流出,给了他重拾音乐的冲动。

闲暇时,廖俊勃喜欢坐在楼顶弹吉他,他说吉他声能让人内心安静。廖俊勃弹琴时,总会吸引来一群音乐爱好者,虽然大家不会弹奏,却喜欢和着吉他声哼几句。这让廖俊勃萌发了新的想法,教大家乐器,组建“追光者”乐队。

工程师廖俊勃自弹自唱《追光者》

“‘追光者’是我们的专业名片,也不仅限于我们的专业,它是我们的精神,我们还要打造‘追光者’系列,包括乐队、试验队、心理服务队、宣传报道小分队……”领导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通过各方努力,他们拥有了一间不算大但够用的排练室,陆续购置了架子鼓、吉他、贝斯、电子琴等乐器,之后的每周四晚上,廖俊勃就带着大家一起练习。

当时正值盛夏,白天大家顶着烈日在试验阵地来回奔忙,晚上就聚集在这间小小的排练室,只要音乐一响,大家的热情就被瞬间点燃了,白天工作的辛苦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是属于我们乐队的夏天。”乐队鼓手吕昕梦之前从没接触过架子鼓,为了胜任“鼓手”这个位置,她白天从阵地试验回来后,晚上就在宿舍通过视频网课学习架子鼓。为了不扰民,她从排练室拿回鼓槌在宿舍敲着空气练节奏。后来乐队购置了一台可以戴耳机的架子鼓,她就天天晚上泡在排练室。她说,既然开始了,就要做出点样子来。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00后藏族小伙降初格西,去年参*入伍来到这里,天生纯净透彻的好嗓音让他迅速被吸纳进乐队。

“我喜欢这里,也喜欢追光少年。”这里距离大凉山公里,他把思念化作了一首首经常哼唱的家乡民谣,“音乐一响,就像回到大凉山一样,亲切。”

乐队越来越火,规模也越来越大,“坐在楼顶看着山,弹着吉他唱着歌”慢慢变成了追光少年们专属的夏日浪漫。

台下观众打开手机为乐队营造星光

对他们来说,一把破吉他,一听冰汽水,便是一整个夏天。

这里是内陆,没有海鸥和沙滩,但在他们眼里,这一切,就是星辰大海。

“坚持做喜欢的事情,那束光终会落在身上”

乐队,让这里更多的人喜欢上了音乐,原来的“手机低头族”也都变成了“音乐发烧友”。

“这是一种向上的正能量。”综合办公室主任李勇林对此深有感触,“乐队的神奇在于,让大家的心不自觉地就靠在了一块儿,干什么都更有劲儿了。”

而这种作用,更好地发挥在了他们的日常任务中。

去年7月,实验团队远赴海拔米的青藏高原开展某型装备光电测试任务。当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追光者”们,眼神里全是年轻人的无所畏惧。

在那里,水烧开只有80℃,很多人明显感到身体异样,肠胃不适,身体浮肿,频繁失眠,头晕目眩,因缺氧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多在室内能够正常使用的测试设备在室外也开始变得“娇气”起来,频频罢工。

“那时候就觉得在与天斗。”工程师廖俊勃回忆起那段经历,还心有余悸。

当时驻扎的大本营有一把吉他,工作之余,他们就坐在试验帐篷外弹吉他唱歌。

“白天很辛苦,但只要一拨动琴弦,大家就振奋了起来。”带队的高级工程师袁宏学也被这氛围所感染,“这才是追光少年该有的样子。”

在高原的这些天,大家就靠着这把吉他来“回血”。

助理工程师祁雪燕演唱歌曲《倔强》

他们开始重新选地点、搭帐篷、架设备、测数据……接下来的几天,任务出奇得顺利,测试进度也不断提前。在高原的 一个夜晚,他们在浩宇星空下,唱了一首五月天的《知足》,这首歌也成了他们每次排练必唱的歌曲之一。

他们始终相信,再平淡的日子,只要热爱一些,就能泛起光。

“是时候让这束光,照进现实了。”经过三年的蛰伏,这颗种子终于快要破土而出了。

“这是属于我们的乐队,也是属于我们的夏天”

为了筹备这场星光音乐会,追光少年从年初便开始策划。从会场的选择,到现场的布设,每个环节他们都精心谋划。

“请允许我成为你的夏季。”大家望着舞台背景上的发光字,满眼都是欣喜。虽然灯光、舞美略显简陋,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耀眼的舞台。

落日奔赴山海,暮色也变得柔和。晚霞游走,月升日落,满月,而后满天星辰。

“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

晚上八点,绚丽的LED灯亮起,5个大男孩走上舞台,用近乎诉说的声调演唱了一首五月天的《知足》,开口的瞬间,很多人便红了眼眶。

乐队合唱《知足》,瞬间点燃现场

台下坐着的人也大声跟着唱,“这才有夏天的感觉。”

两个小时里,追光者乐队演唱了10首歌曲,台下的观众打开手机的闪光灯,随着音乐一同晃动着,身体也不自觉地跟着摇摆起来。

“想和你一起偷一个夏天,一起在温柔的晚风中晃荡好远……”

下士*在台上唱着歌,目光里盛满了星河。

或许一生中的大多时候,我们都在为他人的精彩鼓掌,但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会让你觉得,自己也可以光芒万丈。

音乐会的灯光暗下,乐队和夏天都将离开,但这个夜晚,这群追光少年将永远难忘,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主场。

回来后,*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乐队的合影,下面配了一行文字:

“你曾是远处的灯火,也将是我眼中的星河。——致我热爱的追光少年们。”

来源:解放*报客户端作者:梁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5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