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这部舞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令观众享受了

发布时间:2022/9/12 15:09:43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5.html

在那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的蚌埠,淮河边的玩灯人以其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精神代代传承着,“淮上明珠”之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舞剧《石榴花开》讲述了两代花鼓灯艺人传承的故事——花鼓灯老艺人“老兰花”一心想把兰花技艺传给儿子,可儿子却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多次出逃后导致父子决裂。最终,新时代农村的建设成果感召着儿子,他选择回归家园继承父亲的衣钵。

本剧在虚实相生、身临其境的意境营造中,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展现了发生在蚌埠乡间的一群花鼓灯传习者们的精神风貌,他们用朴素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传承和弘扬花鼓灯艺术,为乡村振兴铸*,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精神动力,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发人深省的作品立意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以及“四个自信”要求,文化自信以及国家软实力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剧《石榴花开》的主要表现对象——安徽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素有“东方芭蕾”“淮畔幽兰”之称。

在年5月20日,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民族 文脉的传承与延续。作为非遗的安徽花鼓灯,在这部作品中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在呼吁返璞归真、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在,本作品的立意十分贴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石榴花开》这部舞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令观众享受了一场花鼓灯的盛宴。与此同时,也不得不令人深思——如果没有像剧中“老兰花”这样的传统民间老艺人坚持不懈地传承,又如何为这些文化遗产延续其“命脉”呢?这部作品不光带给了观众视觉上的盛宴,更加在文化层面呼吁大家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继承传统民间文化,为花鼓灯储备更多的人才、将花鼓灯文化发扬光大,带给了观众强烈的文化上的审美体验。

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石榴花开》从剧情设计、舞蹈语言、动作编排等方面将这个作品创造成了一部有温度且发人深省的舞剧,同时也将塑造了一个个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首先,剧情跌宕起伏,令人揪心,通过不同舞段间的编排将不同角色间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细腻。其次,舞蹈语言依据蚌埠当地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而创作,用花鼓灯的舞蹈语汇讲述花鼓灯民间艺人传承的故事。 ,通过细致的动作编排和演员的诠释将“老兰花”空有一番手艺却即将后继无人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把老兰花的玲珑柔美、老骨架的力量狂野、石榴的自由大胆等人物特点鲜明地凸显了出来,将每个人物塑造地栩栩如生。舞蹈作品所要展现的内容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组成的。

其中,令人最为动容的就是“老兰花”这一角色,无论是儿子的叛逆出逃还是老搭档的突然病倒都没有让他放弃花鼓灯的传承,他永远将他那俏皮的娇态、柔美的舞姿以及花鼓灯的基本动律从头贯穿至尾,让观众不得不被他吸引。作为“老兰花”的饰演者颜涵懿,同时也是本剧的编舞助理,他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专业届学生,毕业后考进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一直作为现代舞者出现的他这次一改往日的潇洒帅气,将老兰花的百般情感通过肢体动作以及花鼓灯语汇表现的极其到位,完全看不到一点现代舞者的影子,观看的过程中每每惊叹于编导的编排与演员的可塑性。本剧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没有分幕也没有分上下场甚至没有任何文字提示,故事连接紧密,完全依靠舞蹈动作的编排和演员的表演来呈现整场舞剧的跌宕起伏以及情感转换,同时运用许多表意性动作拉近了舞蹈艺术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并投入到其中每个角色当中。

一处令人可惜的是,在 “老兰花”失去舞伴后儿子回归到 欢聚一堂的衔接之处略显生硬、未做足铺垫,导致观众的情感在即将达到高点之际被吵闹的歌词与音乐打断,纷纷表示没有尽兴。虽在这一点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十分 的,无论是动作编排以及演员的情感表现上都处理的非常到位。虚实结合的舞美设计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除了舞蹈编排本身之外,舞剧的舞美设计更是抒情以及渲染主题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石榴花开》这部舞剧采用了不分场次也不分幕的设计,这就对舞台调度和舞美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本剧虽然没有华丽的设备、道具,也没有眼花缭乱的舞台设计,但依然可以从布景的设计以及道具的安排上看出创作人员背后的苦心孤诣。通过简单的布景和几处恰如其分的灯光设计表现了安徽蚌埠当地民间民风的淳朴和内心的纯粹,同时也推进了剧情的递进。

在舞台布景上,简单的黑色幕布和一个圆形舞台,力求还原最接地气的民间当地环境,通过舞台的旋转与倾斜表达人物之间不同的心境,推动剧情的发展。在服装上,所有角色多以深色服装出现,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朴素以及一颗想要守护传统民间文化的心,与渴望外面世界儿子的亮色服装形成对比,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在化妆上,也将年轻一代的“石榴”“花儿”“疯丫头”“学徒们”与老一辈的“老兰花”“老鼓架”“村长”“打鼓佬”等角色区分开来,加强了每个角色的人物特点。在道具上,除了“老兰花”的扇和巾之外,还加入了鼓和锣的元素,使得观众不光可以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还通过听觉的刺激更加身临其境,仿佛地处蚌埠,更加深切地感受花鼓灯的内在魅力,每当“匡匡一丁匡”、“锵怯怯锵怯怯锵怯怯锵”等鼓点和锣点出现,观众也不自觉地就被代入到每个角色当中。

寓意深远的意象表现这部《石榴花开》无论在动作编创还是舞美设计甚至在起名上都有其巧思。首先在角色的命名上,众所周知,花鼓灯的主要舞蹈角色分为兰花与鼓架子,而老兰花和老鼓架这一角色名字就代表着两人是搭档的人物关系以及传统老艺人的身份。老兰花一手持巾,一手持扇,特有的扇花和步伐形成一种很有风格的舞姿,舞蹈动作含蓄传情,优美动人。而老鼓架的舞蹈动作刚劲矫健、粗犷风趣,多力量型的技巧。老兰花的儿子也就是这部剧另一主角“石榴”,名字也隐喻了对传统民间花鼓灯的传承,石榴花的颜色很鲜艳,它的花瓣张开,远远看去,一朵朵石榴花就像是一簇簇的火焰在树枝上跳跃。近看,又像是一个个小喇叭,一个个风铃,披着火红色的外装,在风中飘动,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寓意着美丽富贵、子孙满堂,因其色彩和寓意常常与花鼓灯联系在一起,也代表了“石榴”对“老兰花”的一种传承。

其次,通过空间调度以及动作编排,将群舞和独舞、群舞与双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等舞段区分开,将人物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开始父亲的踏实朴素、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儿子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到 父亲的感化与召唤和儿子的顿悟与觉醒。 ,在舞美设计上,从舞剧一开始舞台上就可以看到许多纸质房屋模型,以单一模型和一堆模型的方式对比出现,这一堆模型仿佛代表着一群守护着家乡传统文化的“人们”,而这一个模型就代表着那个诱惑“石榴”离开家乡踏入新世界、阻碍他留在家乡继承传统手艺的“人”。最有特色的舞台设计莫过于圆形的舞台,它区别于平时常看到的传统舞剧舞台,时而旋转时而倾斜仿佛代表着人物关系的转换与偏重。除此之外,还有本剧最为突出的道具——扇子,这把扇子仿佛就代表着“传承”二字,从动作设计和演员表演上不难看出,“老兰花”将这把扇子视为珍宝,与“老兰花”如影随形,拿起扇子的那一刻就不再停止他那摇曳生姿的舞步。

而当“老兰花”把扇子交予儿子“石榴”时也就意味着将花鼓灯这门民间传统艺术交付给了他,可儿子却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在“背包”和“扇子”中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背着行李出走。最终在父亲和家乡建设新成果的感召下还是选择了“扇子”,选择回家乡继承父亲的衣钵、延续传统民族文化。如今,舞剧《石榴花开》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得到了各界认可,足以见得其在文化底蕴、作品编创、舞美设计以及意象表现上有着出色的呈现,笔者相信经过更进一步的打磨会成为一部更加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1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