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前景 >> 原创京味话剧大徽班二轮演出正式开启
二轮演出正式开启
原创京味话剧《大徽班》
年1月26日-29日,由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出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创京味话剧《大徽班》将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开启二轮演出。届时,该剧将以全新的面貌,带着观众的期待与呼唤震撼归来。
图|《大徽班》演出剧照
在世界艺术殿堂里,京剧早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京剧虽然姓“京”,但它的形成离不开来自江南的徽班。自年起,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众多名角同城竞技、花雅争胜,孕育并催生了被后世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开启了戏曲繁荣盛世的新篇章。
图|《大徽班》演出剧照
在话剧《大徽班》中虚构了凤鸣、祥云两个早期进京的徽班,和并称“江南双绝”的两位班主高凤岐、李云仙。他们受盐商之邀,一路沿运河打对台戏来到北京,为了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玩意儿”,他们历经艰辛留在这里。
图|《大徽班》演出剧照
舞台上像是展开了一幅京剧诞生的画卷,再现了徽调向京剧嬗变的传奇历程,更展现出当时戏曲伶人的风采与特质。
图|《大徽班》演出剧照
要讲历史,还要讲故事,《大徽班》用一个好看的故事让这段历史更为形象生动。剧中有同行之间针锋相对和惺惺相惜,也有同门之间的背叛和包容,更有充满遗憾的爱情。剧情跌宕起伏,又有真情贯穿其中,几处片段都让观众动容。
图|《大徽班》演出剧照
话剧与戏曲的融合是《大徽班》的一大亮点。看这部戏能让观众领略到戏曲之美,学习到不少戏曲知识,看到戏曲舞台光鲜背后的不易。这和这部剧的主创大都有戏曲从业背景分不开,他们懂得戏曲的美,更懂得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它的美。
《大徽班》首轮演出回顾
北京人艺92岁老艺术家李滨到排练场探班指导
北京人艺 表演艺术家杨立新到场观看
北京人艺 表演艺术家吴刚、岳秀清夫妇送来花篮
北京人艺94岁老艺术家蓝天野与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到场观看
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表演艺术家杨立新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业内专家评论
我觉得这个戏(《大徽班》)的底色非常好,这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蛮大气。从故事情节和架构上来讲,具有大气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
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商业化的戏剧,雅俗共赏,我在现场看的时候,把我征服了,我相信它可以征服更多的观众。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
《大徽班》的剧本非常的扎实,可以用“精彩”两个字来形容。所谓的精彩,特别是对于历史题材的剧本来说,完全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把“徽班进京”这一大事的脉络交代的非常清晰,历史的细节也把握的很好,整个戏的节奏包括情节的设置,都非常非常好。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
从舞台的表现手法上来说,《大徽班》这部戏有一点很好,就是它做到了话剧为体,戏曲为用,话剧为形,戏曲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副秘书长李小菊
我被他们(《大徽班》的主创们)的真诚、他们的情怀感动,本身我们在学术单位工作,我们也一直都在说自己在做研究,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我们自己本身也很有责任感,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面,反而是他们这些年轻人通过这样一部剧,比我们写很多文章要起到的宣传、推广的作用要大得多,这也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蒋慧明
《大徽班》是一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向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话剧奠基人,特别是向以焦菊隐为总导演的,北京人艺初代艺术家群体致敬的戏,是沿着他们对于中国话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向着民族化探索的方向继续前进的戏。
——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张一帆
由于疫情的原因,使得我们的演出市场没有国外的戏剧进来,对于国内戏剧市场而言,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让人特别兴奋的是,我们看到很多民营剧团在疫情的重压之下,反而创作了这么多好的作品,展现出了很强的生机。《大徽班》就是其中 的作品之一,看完很感动,我12岁的儿子全程目不转睛的看完了,丝毫没有走神。
——北京晚报 媒体记者王润
故事梗概
清乾隆五十五年秋,皇帝八十岁万寿,凤鸣、祥云两大徽班分别在盐商组织下进京贺寿。并称“江南双绝”的凤鸣班主高凤岐、祥云班主李云仙带着两班一路沿运河打对台进了京,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而背后出资的两位盐商沈子昌、万鼎芬更是面上和和气气,私下势如水火。
台上热闹戏码的背后,是进京徽班艰难的闯荡之路。权力令人窒息的威压、资本你死我活的博弈、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纷至沓来的恩怨纠缠,令高凤岐、李云仙等人身陷重重危机。历尽千辛万苦的徽班 代进京伶人,将如何摸索、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足以令他们扎根京城,实现“为祖师爷传道”的理想呢……
剧照拍摄:塔苏史春阳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年1月26日-29日晚19:30
演出地点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演出票价
/////80
套票优惠
、两档票价尽享2张85折,3张以上8折优惠
演职人员信息
编剧:姜斯轶
导演:闫锐
松天硕饰高凤岐
刘欣然饰李云仙
刘宸饰江凤桐
龙月饰石翠仙
徐德亮饰沈子昌
孙钰童饰万鼎芬
司春燕饰高妻
司鼓:殷庆增
笛子:郑煜
主创信息
艺术顾问:周华斌钮骠
文学顾问:王若皓
舞美设计:李彪
灯光设计:蒋威
服装设计:林瑶瑶闫小林
造型设计:张雯雯
出品单位: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
出品人:谢岩
制作人:谢岩毕璐娜
行*总监:贾正玮
舞台监督:李洋
场记:赵世琦
宣传统筹:杨茹涵
海报设计:郭娜
海报题字:徐德亮
本文为新京报Fun娱乐(ID:yuleyidian)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