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舞台 >> 舞台前景 >> 把课本上的故事搬上舞台,这群学生太有才
我们将书本搬上舞台
用创意让语文灵活起来
我们将经典巧妙再塑
用身姿让语文焕发光彩
无惧表演,表演无矩
给我光影,许我任性
近日,北外东坡初中部年度语文活动月课本剧表演活动在学校精彩剧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初中部语文组主办。从文本遴选到剧本研创,从演员选拔到音视频制作,从加工排练到最终展演,学生全程积极、深度参与,最终有7个作品入选了课本剧展演。
学校副校长、中学部校长童解女士开场讲话时提到: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北外东坡初中部在3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系列学科活动之中,课本剧表演是极富有生命力的一种形式。
灯光已亮,话筒就位,演员候场,各位看官且看好了!
《再见桃花源》
格局打开,家国情怀
心怀家国的将*误入桃花源,看遍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内心立下誓言:我要让天下目光所及处,都是一片桃花源。四季轮回,光影流转,眼前的祖国大好河山,何处不是桃花源。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去开创一个崭新的中国
“钟山风雨起苍*,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正道是沧桑。”蓝布为江,红旗高举,舞台上的他们,就是新的希望。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民鱼水一家亲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哀牢山南段、梨花林中的小屋、所遇瑶族老猎人和哈尼族小姑娘,这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故事,隽永悠长。
《桃花源记》
演技超群,再塑经典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每个桃花源中都演绎着不同的四季。就让我们纷纷逃离尘世繁华三千,躲至山野荒岭一隅,再次品味五柳先生笔下那虚虚实实的《桃花源记》吧!
《梦回繁华》
一卷清明上河图,启程穿越游大宋
琵琶的旋律,叫卖的小曲,流淌的运河,来往的人群。这边点灯猜灯谜,那边摆摊来算命……我们没法入画,但有人却帮我们把画复活了。请随我们走一趟大宋朝,一起梦回繁华。
《社戏》
那夜的豆,那夜的戏
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是孩童时代的乐土。摇船的伙伴,明灭的灯光,兽脊般的连山,火烧的豆子……今夜,这些欢乐场景被搬上舞台。这夜的豆好不好吃我不知道,这戏,一定是场好戏。
《木兰从*》
去时身披铁衣,归来对镜梳妆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但巾帼英雄的传说就是使人着迷。试问谁人不曾有过英雄梦,于刀光剑影中奋勇杀敌。舞台上一声呐喊:我木兰,替父从*。
小演员们在台上倾情演出,带来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一幕幕片段,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他们赋予了角色以生动和活力,让故事不再只停留在课本上,让现场观众再品经典的不朽。
语文教研组长、课程中心主任王国洪表示:课本剧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以语文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活动。课本剧表演不是对课文简单的照搬,它需要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作品思想情感,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与重构。“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化长廊,数不胜数的经典文学作品滋润着一代代人,而课本剧将纸上一个个字符演绎成一段段精彩的戏剧。台下的同学们沉浸在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之中,大家纷纷表示,课本剧拉近了大家与书本的距离,让大家能更加充分理解作品的形象和情感。
语文月活动虽已结束,但学习语文学习经典的脚步却不会停下。读经典,做强国少年,让经典伴随着所有北外东坡初中部学子诗意成长。
精品化国际化
小学、初中、高中
助你飞翔
每天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2:00—5:30,周末假日照常咨询
眉山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眉山市东坡区光富路与岷东大道交叉口)校门旁招生咨询中心
小学部
段老师:
陈老师:
-、
初中部
陈老师:
-
高中部
何老师:
杨老师:
-、
学校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07.html